APP下载

使非遗元素在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中添亮色

2020-09-10卢华厚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职院校

摘 要: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已成为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新风尚,强化非遗元素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抹亮色。

关键词:非遗元素;高职院校;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21-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广西教改项目“将非遗节目采制融入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GZJG2018B16

在我国人才分层培养框架中,高职院校负责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工匠。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不仅要培养符合全媒体时代能新闻采编要求、会摄录制作、懂平台运营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文化底蕴、知识视野的媒体接班人。

一、毕业设计综合考评方式是全国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改革方向

毕业设计中,学生通过策划拍摄专题片、纪录片或做某一方面的深度专题报道、文化产品策划设计等方式来展现和考评其学识技能。

当今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迅猛,短视频创作及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样态越来越多样化,以培养基层媒体现代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传媒教育遇到了传统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毕业论文来衡量人才质量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被毕业作品设计取代。高职院校中开办历史比较悠久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近年来教学模式改革风头正劲,全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都在逐步确立以专题片、纪录片策划与创作作为综合检验教学质量与成果的方式。但是由于普遍缺乏综合实践经验,大部分院校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种种难题,成效千差万别。笔者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路径。

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载体,较好地融合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用影像和声音记录历史,展现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审美意趣。[1]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方向方面,除了突出新闻策采编评、新闻摄影摄像与制作等基本功,以及新闻敏锐度、公关策划等专业能力的培养锻炼外,还想方设法使学生在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提升,特别是熟练掌握融媒时代下要求掌握的各类视频及新媒体策划与制作能力。因此,选择专题片、纪录片采制(以下简称“专题片制作”)作为毕业设计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佳方式之一。

专题片制作涉及文字功底、文学素养、新闻敏锐度、价值判断、公关策划、题材规划、主题提炼、编导艺术、场景设计、故事讲述、摄影摄像技能、统筹执行、解说词写作、后期剪辑、包装制作等十几项能力,是综合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师指导能力的检测剂、风向标。[2]策划摄制一部选题精心、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声画优美、有一定思想深度、包装制作精良的电视专题片,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检验教学成果。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毕业设计的优势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毕业设计增添亮色,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在众多的毕业设计方式中,拍摄专题片与纪录片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首选。深度新闻专题报道和文化产品策划设计等方面,学生缺乏必备的社会经验和实践时间,拍摄制作难度较大的社会现象、典型人物、当下主题的专题片和纪录片也不易,而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片与纪录片则相对容易一些,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握主题、聚焦主题、提炼主题,作品容易摄制和出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始终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

记录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使命。将非遗视频节目制作融入毕业设计课程,本身就能够很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通过采制非遗视频节目,可以锻炼师生的发现能力和节目采编制作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广泛的题材资源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铜鼓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布洛陀创世文化、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文化,以及壮剧、桂剧、彩调、独弦琴、马骨胡等艺术文化,还有以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仫佬族依饭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文化等。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62 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0多人。

丰富多彩、厚重珍贵的广西非遗文化,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题材资源。借助这一独特优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将非遗视频节目的采编与制作融入毕业设计,探索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起点。

2016年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就尝试在每一届毕业生中推行以拍摄制作专题片、纪录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方式。在专题片、纪录片的题材规划方面,除了围绕当前扶贫攻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还特意强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采制。

2016年秋季学期,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就探索尝试把非遗视频节目采制作为2014级大三年级专题片策划与制作课程的主攻方向,近百名学生分成15个组,从题材策划、主题提炼、编导文案和外拍计划,大部分组围绕非遗主题,强化非遗元素,分赴广西各地采访拍摄,结合毕业设计作品要求,力推非遗视频节目的策划与采制。通过精心部署,在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用心采制下,当年拍摄了11部非遗专题片。《侗画人家》《傩面具传奇》《古道油茶》《彼岸时光》《邕剧遗珠》《刺青人生》《醉美湘山酒》等專题片、纪录片质量上乘,达到了播出标准,在市县级以上电视台播出。当年,作品《侗画人家》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影视创作大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在全国400多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参加,以研究生、本科生为主的大赛中,《侗画人家》以独特的非遗记录手法和表现手段获奖。

2014级以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总结经验,在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作品课程教学中复制这一做法,并提升非遗视频节目采制的质量。4年下来,毕业生得到了锻炼,也拍摄制作了一批质量不低的作品。《一门手造》《纳福彩绣(壮锦)》《陶缘世家》《渡河公》《美丽瑶绣》《绣球小镇》《归渡》《罗华清:剪纸人生》《歌王陶业朝》《桂砚大师》《赶海人家》《时光记忆》《花艺人生》《杏林青衣》《客家围屋》《寻味大安》《远方有个黑衣壮》《笔尖上的工匠》《拯救防城采茶戏》等26部非遗传承专题片、纪录片在广西电视台和部分市县级电视台播出。

通过项目实施,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广西采编摄制了10部以上优质非遗专题片、纪录片,记录和保存了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影像资料。2020年初,2017级新闻采编与制作学生拍摄的7部优秀作品在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向东南亚等地区宣传广西非遗文化。近年来,部分优秀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和提供给省、市、县三级电视台播放,助力宣传广西非遗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7级有两组学生还分别回到生源地广东省河源市和鹤山市,拍摄非遗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及《功夫咏春》,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后广受好评。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地域文化的印记和名片。在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把非遗视频节目采制融入课程,对师生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6.

[2] 卢翔.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创新路径[J].新闻朝,2018(10):49.

[3] 陈静.保护非物质文化,是对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珍视[N].人民日报,2018-04-27.

作者简介:卢华厚(1968—),男,广西河池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记者、教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传媒教育。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高职院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路桥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与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