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路径研究

2020-09-10岳怀旺石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准化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岳怀旺 石慧

摘 要:文章从精准化扶贫和精准化管理角度出发,在解析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并结合教育实践给出了实现路径,包括树立精准培养工作新理念、建立专项精准培养资助平台、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培养、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精准培养、加强精准培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动态管理和责任追究等。

关键词:创业能力;少数民族贫困生;精准化;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少数民族贫困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享受高等教育,在校人数逐年增加,给高职院校就创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也引起了政府就业指导部门高度关注[1]。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生进行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助力他们成功就业创业,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内涵

“精准化”是来自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精”意为精干、简练,“准”意为直击靶心。精准化管理重点在精准化思维、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强调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价值导向,提高管理行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2]。根据精准化管理的理念,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创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对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内涵界定如下:

第一,精準施“政”。培养工作遵循政策引导,以学校立项形式推进工作,因地制宜建立一套完备的政策规章方案。政策规章强调目标导向,为培养对象识别工作提供方向指引,为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保障,实现“真扶贫”。

第二,精准施“评”。结合学校贫困生资助平台信息数据和广泛的民主评议、摸底调查,具体量化培养对象认定的评价指标,并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公开、公正精准地实现培养对象的识别,实现“扶真贫”。

第三,精准施“教”。学校在科学完成对培养对象的分层、分级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精准化培养方案。鼓励和吸收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精准培养工作,组织优秀的专兼职教师依托层次化、多样态的创业教育平台开展精准适用的教学指导。

第四,精准施“管”。培养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要根据学生的培养进度和成效实现实时动态化调整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学校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管理制度,用法治理念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推动培养工作的价值导向和结果导向,保障“真脱贫”。

二、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一)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特征

第一,培养对象目标明确。精准化培养最显著的特征是培养对象的目标明确。一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认定方法,精准识别培养对象;二是要通过数据分析研判、科学走访调研,对培养对象精准分层、分级科学认定。

第二,具有高度灵活性。精准化培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强调精准动态化管理。全面掌握培养对象的自身发展变化情况,促使培养对象分层、分级动态调整,创业项目实践机会有进有出,具有高度灵活性。

第三,彰显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化培养强调在培养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落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调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促进教育及社会公平。

(二)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的价值取向

第一,政治价值。精准化培养以学生创业技能需求为导向,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并有效保障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贫困生在关切自身利益问题上的话语权,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政策的认同感,具有良好的政治导向作用。

第二,经济价值。精准化培养引导教育资源向更需要的学生倾斜,满足其创业技能发展需求,有效提升创业的质量和效能,减少由于定位不准、措施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学生利用寒暑假返乡调研,开展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咨询服务。后期返乡创业,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本回报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教育价值。学校积极动员社会中的多元主体参与资助项目,从资助工作本身寻求育人的途径,此中蕴含的言传身教,可以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教育学生自力更生帮助他人,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功能,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3]。

三、高职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能力精准化培养路径

(一)树立精准培养工作新理念

第一,树立实事求是、以生为本的精准培养理念。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精准识别培养对象。按照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需求,指导每一个学生寻找、创设适合自身全面发展的创业成长空间,并对培养对象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精准化培养。

第二,树立学生参与的培养理念。精准培养工作要唤醒学生创业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实施以创业为基点的资助模式,促使他们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寻求发展,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创业实践学习的热情与自主性[4]。

第三,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理念。精准培养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在个人尊重、情感、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发展性需求。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把创业动机需求、创业岗位需求、创业技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分层、分类施教,精准提高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

(二)建立专项精准培养资助平台

第一,设立少数民族贫困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基金。学校与社会机构、企业、校友等捐资方商谈,将部分捐赠资金设立成少数民族贫困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基金,用于精准化培养工作。将原本被动式的资助方式转变为精准参与式资助方式。通过申请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的“指挥棒”引导和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创业理想,积极参与培养工作。

第二,建立少数民族贫困生创新创业专项实践平台。依托大学生创业园企业成立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技能训练平台,面向少数民族贫困生提供仿真绣、电子商务、手机维修、家纺纹样设计等特色专项创业技能训练;整合学校E家小站、慈善超市、网络运维等公益预创业项目成立体验式预创业平台,遴选少数民族贫困生参与项目运营,在日常运营中提升其项目运作管理能力;以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构建少数民族贫困生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为少数民族贫困生创业提供经营场所、启动资金和校内外优秀的创业导师指导[5]。

(三)实现精准识别与精准培养

第一,精准识别。一是明确参与识别认定工作的多个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二是建立识别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源类别、生源地特色经济、培养需求、创业技能水平、创业资助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参数纳入识别模型,还要建立精准可操作性的量化评定办法。三是走访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以及量化考核无法评价的情况,增强认定的灵活性,将那些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少数民族贫困生都吸引到项目中来。

第二,精准培养。形成具体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并依据精准识别的数据,实施分层、分级精准培养。面向“技术控”学生,对口实施创业技能素质培訓培养,并辅助开设GYB等创业基础实践课程,为预创业做好准备。面向“综合型”学生,对口开展体验式真实环境创业训练,开设SYB、网络创业、创业实习、创业管理等课程,在日常运营中提升项目运作管理的能力。面向已经起步创业的学生,评审后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提供资助资金和政策支持,并跟踪提供IYB、企业诊室、创业者个人咨询等创业导师针对性培养课程。另外,通过公益创业服务平台,组建公益创业团队,开展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创业基地,与返乡创业大学生交流等,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家乡、基层建设相结合[6]。

(四)吸收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培养工作

第一,社会创新创业智力资源。聘请成功校友、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等热衷教育事业的公益人士担任学校创新创业导师,成立少数民族贫困生专项创业导师库。创业导师与校内导师携手指导学生应对和解决创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吸纳社会众创空间、公益企业参与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创业实习和项目孵化工作。鼓励学校与全市范围内众创空间、公益企业签订少数民族贫困生结对共同培养协议,为优秀少数民族贫困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实施“造血式”创业实践培养。

第四,精准培养与地方政府创业扶持工作的无缝衔接。精准化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与政府扶持政策相关联。学校积极开展GYB、SYB、创业实习、网络创业等政府补贴培训项目,帮助学生申报各项创业支持政策、贷款政策、补贴政策。

(五)加强培养工作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专门的培养项目管理责任团队。项目责任团队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培养项目政策规章,开发制定精准化培养方案,开发并实施系列精准化创业实践课程,建立培养动态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营精准培养专项基金和资助平台,组织精准化教学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开展精准培养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推动精准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二,加强培养项目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采用专兼结合的形式,包括学校招就处专职辅导员,创新创业学院专创融合专业教师,成功校友、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创业导师,优秀学生党员干部等。这支队伍必须熟练掌握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与措施,能够与学生深入交流,并熟悉学生基本情况,树立精准化培养的新理念。学校定期组织专兼教师开展校内教学研讨、交流学习、系统培训等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校外专项创业培训、外出交流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石慧.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三位一体”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93-96.

[2]王永友,张学亮.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34-36.

[3]唐丽娜.基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助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0):10-12.

[4]戴红梅.发展性资助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创业教育指导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3):221-224.

[5]赵鹏.基于双培双创工程的大学生体验式预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43-45.

[6]石远鹏,王芳.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文化促进大学生的理性创业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9):49-53.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精准化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