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0-09-10李永添
李永添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利用微课趣味教学,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案例展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挖掘教材,发挥课本实际价值三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初中课堂
微观课程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将微课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能够积极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利用微课挖掘教材,发挥课本实际价值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材作为主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对教材的利用程度上缺乏技巧,可能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够将教材的价值更加充分的发挥。那么利用微课挖掘教材,发挥课本实际价值将是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任务。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成长的节拍”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积极正面的学生时代,培养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在第二课的“学习新天地”中,将教材中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作为成长的陪伴而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整个单元的教学主旨及教学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总结性的微课教学素材,将课本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播放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的学习环境或者十几年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当下的学习环境的优异,懂得珍惜教学资源,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微课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将课本中的远离我们的素材更加真实地展现,这样就能够充分挖掘教材,发挥课本的实际价值,让学生收获更多。
2 利用微课案例展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仅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在帮助学生认识法律,遵守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有距离感,当在生活中真的需要应用的时候反而会被忘记,微课可以将一些典型的案例在课堂展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对一些法律的条文加上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法律伴我们成长,但是法律是怎样伴随成长的呢,可以结合微课的教学资源,将儿童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文献的重点内容做一个总结,使学生明白基本的概念,再将生活中的真实案件进行举例,形成深入的讲解。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家长逼迫学生辍学的现象,通过个别的案例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案例中懂得法律并且能够在具体的人身权益遭到侵犯的时候能够学会并且敢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自己受到胁迫,遇到诈骗的团伙或者在学校受到欺凌的时候都能够知道这些行为是犯法的,懂得法律既是约束自己的标准也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3 利用微课趣味教学,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的学生们也同样喜欢有趣的课堂,尤其像这种理论较强的学科,更加需要多样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感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如果仅仅是对课本内容的讲授难免会出现枯燥的现象,学生对这些意义的了解也不够透彻,很难领会到生命的意义。通过微课教学将一些名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或者是一些声情并茂的演讲等,用情感感染学生。将一些身边的案例制成课件,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他们都是在用自己平凡的生命去创造价值,还有那些平民英雄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这样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或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深刻的了解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同时在一些反面的案例中,比如侵犯他人生命安全的犯罪事件中,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懂得相关的法律,进而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还可以通过音乐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情绪,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再加上他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体会他对命运的抗争,對生命的珍惜以及不服输的精神。
4 总结
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网络技术与初中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为课堂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慈英.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课例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
[2] 程江.浅谈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瓦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