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2020-09-10余建梅
余建梅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知识底蕴、科学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基本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德育课堂; 构建
引言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言谈举止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国家法治和道德准则发挥作用,因此在初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普遍不高,如何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育人实效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初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此开展教学工作期间,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工作,使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深化思想,并根据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与此同时,在核心理念作用下,教師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现学生在教学期间能动性的作用,并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谓,发挥引导作用,指引学生主动思考课程内容,并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每堂课的知识,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主体位置。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并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课堂趣味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更热衷于学习充满趣味性的课程知识,固定、单一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教师要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他们学习知识的效果。以“关爱他人”为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事例来传授理论知识,举出同学间帮助打扫卫生、帮助解决学习难题,以及学生帮助父母做饭、协助环卫工人推车等事例,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对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借助校园生活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校走廊边的经典道德事例、各个班级内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墙报等,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宣传,组织“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聆听道德与法治模范的先进事例,培育其道德内涵与法制观念。
(二)加大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课本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确保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制造学习的兴奋点,提升教学活力。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模式,淡化教材中的概念式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学习体验,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进行深度分析。但是要注意,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应当确保活动的真实性,设定的教学情境尽量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说服力。
(三)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家庭教育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氛围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关系的处理水平,尊重未成年子女,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树立模范榜样形象,完善家庭道德实践的环境,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也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五)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在组织法制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将关注点转移到道德实践教育中,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工服务、走近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入小区,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清扫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改变被动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抢占教学先机,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代士群.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品位经典,2020(03):92+109.
[2]杨晓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3.
[3]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8.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