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2020-09-10林茵

客联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支持

林茵

【摘 要】社矫人员容易被贴上负面标签,遭遇社会污名化和社会排斥,且已有研究发现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残缺,社会支持力量薄弱,不能很好地支撑社矫人员正常融入社区生活,这样的状态难以体现社区矫正的意义。因此,笔者尝试援引社会工作力量成为社矫人员社会支持的一环,在情感治理视角下探究将社会工作嵌入社矫人员社会支持体系的可行性。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力量作为社矫人员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填补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失,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初衷和价值,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支持;情感治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党中央对社区治理的高度重視推动了社区治理发展,如何进行精细化治理、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成为各界研讨的议题。社矫人员是社区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受到法律惩处,他们需要遵循必要的规则。但他们生活在社区,作为社区的成员,加强他们的社区融入,有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治理。

一、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

社矫人员有“案底”,在社区场域下普通群众对社矫人员的态度往往也是比较复杂的,会恐惧、害怕、贬低,认为他们是破坏规范的群体,担心他们危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对社矫人员的印象偏向负面,尽量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因此,社矫人员很难取得社区对他们的认同感,他们的社区社会支持是相对弱的。而且连同其家属有时也会成为被舆论攻击的对象,导致家属不敢与社矫人员保持亲密联系,这也造成社矫人员的家庭社会支持缺失。

可见,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够健康。而社会支持之所以对人是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物质上的支持,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流动,社会资源在社会支持中进行传递;另一方面则是精神上的慰藉,人与人发生联系也有情感上的联结,能够在精神层面上给人支持。因此,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情感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矫人员社会支持

布迪厄将惯习定义为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这种禀性是指以某种方式进行感觉、感知、行动和思考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个人由于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经历而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在化并纳入自身。[1]社矫人员受到被赋予的标签的影响,容易形成消极心理,不再积极主动寻求改变甚至自暴自弃。有学者引入解释学的理解观来分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在理解性的对话中把握学生的思想意图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2]笔者认为类似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引起共鸣的情感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服务对象心理和社会上的转变会是更有效的介入方式。情感治理吸引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以往过于注重法而忽视人的治理模式受到诟病,更强调情感性支持的治理方式越发凸显优势。

在情感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矫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是否可行?社会工作介入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依托于机构进行开展;另一方面是社工提供的具体服务。从社会工作机构来看,机构作为社区内的社会资源能够以一个整体的社会存在作为社矫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中观部分;从社工提供的具体服务看,社工与社矫人员建立专业关系,通过专业手法为其提供服务,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感治理的策略,重视透过理解性的倾听、对话和教育等形式加强对社矫人员的支持力量。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矫人员社会支持的情感策略

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人的行为受到个人内部和社会外部的整合影响,应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分析。在情境性互动中建构起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是情感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单纯依靠理性制度开展矫正工作存在明显的不足,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可以协助社矫人员建构扩大型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3]因此,社会工作成为其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个部分,需要在服务过程的互动中采取情感治理的策略。

社工通过践行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要能够理解社矫人员所处的境遇。在理解的前提下,社矫人员才能够对社工产生更深的信任感。在平等与尊重氛围下的互动中,社矫人员可以感受到社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愿意向社工透露和倾诉,这是进行深层次对话的必要前提。情感是在互动的情境中产生的,互动的频率、时间对互动中产生的情感联结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互动中的情感将可能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形塑微观社会秩序。[4]社工要通过持续的关怀与陪伴传达理解,让社矫人员打开心扉,当社矫人员需要倾诉情绪、寻求相关的帮助等情境下,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可以成为其求助对象,社工成为社矫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一部分,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起积极性的情感联系,发挥了对社矫人员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社矫人员可以慢慢消除他们内心认为“自己是另类或者‘身份特殊’的一群人”的信念,能够慢慢地恢复自信,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5]社矫人员自我身份认同上的转变,他们对社工的情感承诺也使得他们更愿意从事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各项活动中。[6]

四、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社矫人员社会支持建设有其独有的优势。情感是我国治理体系中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元素,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探讨始终绕不开情感层面的议题。[7]运用情感治理构建社矫人员的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的推进。

《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社区矫正和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但这些文件没有给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者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规定。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还需要相应的正式文件给予一个正式的地位以更好地开展工作。有学者提出“契合共生”的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理想关系结构,[4]未来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务探索。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1998,《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68-181.

[2]张桂华.“理解”视域下的谈心教育:以青年思想引导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9(10):106-111.

[3]文军,高艺多.社区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33.

[4]郑永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增权机制[J].青年探索,2017(2):?36-44.

[5]洪佩,邓泉洋.特殊群体的情感治理策略——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社会互动情境的审视[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03):55-63.

[6]何雪松. 情感治理: 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治理维度[J]. 探索与争鸣, 2016(11): 40-42.

康姣,董志峰.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关系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179-186.

[7]康姣,董志峰.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关系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179-186.

猜你喜欢

社区矫正社会支持
循证矫正视角下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罪犯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之展望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