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
2020-09-10孙守友
孙守友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这一点在传统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题设计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体现。然而纵观初中语文教材统编版课后题类型来说,明显的知识点总结和内容含量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可见初中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题目其实在教学当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其应用一定是结合目前学生现状进行的,并且要更加深入理解和分析课后練习设计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教育;课本练习题;统编版教材
引言: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其实是继承人教版教材而进行发展的,因此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也就是统编版教材主要的改进方向所在。而这些改进其实也是与教育部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的,本文就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涉及的方向作分析,并结合具体的题目类型,希望能给初中语文教学以启示,更好的结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题设计及使用方向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并巩固其初中语文知识
统编版教材相对来说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尽量使用各种课后习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此来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是相比于过去人教版课后习题取得的一大突破。而同样在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后及设计方面展现了多个知识点和能力培养,希望能在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把握。并且其成分深入,也就是尽量使学生习惯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对学习目标进行把握,此外课后习题也是对课中内容的一个良好复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习题的积累记忆[1]。
(二)帮助学生把握初中语文课文内容
在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文章中,这一特性更为凸显,比如就鲁迅先生的诸多名篇来说,很多课后题就成了更加浅显的语文教材微观或者缩写,其目的是尽量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够有一个课文整体的把握,由此而促进之后的学习进程。比如在鲁迅先生描写阿长时,课文提出了围绕其写的事情是什么,详略写法各是什么,如何对阿长进行的塑造,并让学生思考塑造阿长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题目在很多问句中对课文的难点进行了逐步的突破,让学生通过逐步的分析题目和阅读课文,最终找到了课文学习方向而有了明确目标,最终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2]。
(三)进一步拓展初中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
思维拓展能力在各学科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其中就语文学科来说,也十分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或思维发散来加强想象力。而这些想象力和发散的思维,也正是我国宝贵瑰丽诗篇的来历,因此诸多统编版语文课后习题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在这些题目中可以激发起好奇心,然后开始想象和探索。甚至对一部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来说,学生的学习结束证实这篇文章应用的开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比如在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道课后题正是要求学生发现思维进行想象,如果我的叔叔成为了百万富翁。这道题目其实是综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而设计的,也就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需要考虑课文当中“我的一家”的言行举止,还要考虑现实生活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具体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其设计的新颖之处
(一)多样化的习题拓展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思维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习题样式就是一段文字,其内容不外乎是阅读、文章整体意义、对某些段落进行深入探究等等。因此学生对于课后习题有一种司空见惯的感觉,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在统编版教材的课后题设计当中,开始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题目形式,比如《最后一节课》就采用了表格形式进行习题展示,相比于人教版课后题的设置来说,更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与之类似的比如《中国石拱桥》、《社戏》等等。因此题目的设置更加清爽简洁,学生的解答是更为便利,并不再像过去一样,需要大量的课后辅助教材,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完全被磨灭。
(二)进一步明确不同时期的梯度要求
不同时期的内容要求和其难度设置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必然都是符合完整的语文课标体系要求的。那么就实际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到核心素养课后题建设来看,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色,使得整个题目之间更加层次分明,而循序渐进。这是与人教版教材课后题有较大区别的,可以发现前者更加的分散凌乱而没有明显规律。比如说在人教版的《雨果信》和《雷电颂》课后题设计方面,明显只针对课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培养,较为弱化了整体把握和情感。但对于完全应该是以情感为基础、课文整体排布对文章构成的情况来说是完全相反的,因此看似在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形式上没有符合语文素养要求,也就相当于将语文素养强行变成知识点进行灌输。
(三)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语文习题方向
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题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来设计的,因此其设置一定是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作业。在这一课后习题的设计过程中,更多要求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练习而并非刷题,这两者是有较大区别的。前者主要更强调学生的感悟并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后者则更加体现在题目数量的堆积上,显得较为盲目和空泛。因此可以发现人教版诸多题目是为了符合语文课标来设计,没有深入体现语文课标所要求的语文培养的方向性和能力要求。比如看似极为自由广泛的课后题,八年级下册科幻小说《喂一一出来》所要求的展开想象写一两百字,然而课文并没有进行想象的实际约束,那么学生完全可以与前者无关的进行写作,这很明显是在习题设置方面的不全面所导致的[3]。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特点
统编版语文教材也非随时代的进步而逐步在编写体系中弘扬核心文化,比如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思乡怀人同时搜集课外相关题材。而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篇目《孙劝劝学》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加点称谓并再搜集。也可以说目前阶段开始对再收集进行了应用,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素材积累分析。又或者让一学生朗读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诗经二首》,让学生由此领悟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反复吟唱的韵律。使得学生尽量与古人吟诵诗歌拉近距离,真正体会其中所存在的美感。
(五)在感悟理解方面的重视
重视学生感悟课文现实意义、作用含义这一点也在统编版教材中有深入的体现。比如《木兰诗》作为七年级下册的重点篇目,要求学生对这一传奇故事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理解,这一课后题目提出的非常精妙,恰是在学生对该故事有浓厚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而之后的《白杨礼赞》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梳理,也希望最终达成让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更加深入,并具有较多感悟,能够切身体会作者当下感情的能力[4]。
三、结束语
统编版教材自然是基于人教版教材课后题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然而由于在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要求下,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相比人教版教材更加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并且在理念要求上更具有层次感。当然其主要的核心内容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但是相对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以培养相应能力,并且在习题的形式方面也更加的多样化,同时在方向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强化,使得题目设置更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感。
参考文献:
[1]黄俊源.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115-116.
[2]张改花.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2):98-99.
[3]蔡培红.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计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16.
[4]汪海燕.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