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
2020-09-10赵菲
赵菲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夯实物质文化基础,构筑精神文化高地,建设校本德育文化,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他们心灵,启迪着他们智慧,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它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孕育美丽生命和优秀人文之花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以乐育人、以美育人”的德育潜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呢,现谈谈笔者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商榷。
一、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营造高雅文化环境
在学校的建设中,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庞大的工程。因此,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及精确的定位。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置身于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促进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培育、情感的熏陶和意志的锻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该从学校整体布局、造型、色彩与视野上整体构思,立体考虑,努力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于赏景中,寓教于景,进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高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德育功效不言而喻。
二、构筑精神文化高地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群体作风。优良的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作风和风格,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创造和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习惯。校风制约于办学理念,影响着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发展;教风和学风深受校风的影响,又对校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一经形成,便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同时极具渗透力地给学生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唤起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创设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要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由于各校的地域、生源等存在差异,校本德育文化便成为了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会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知识性又要有娱乐性和实践性,并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四、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也是校园文化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保证。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以人为本精神。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民主、和谐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活动的一致性。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实施“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情感管理为动力,以师生发展为根本”的民主管理思想,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師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 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到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总之,校园文化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磁力的教科书,它引领学校各项建设,更让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胸怀长远,以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出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让校园文化升华为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从而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