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
2020-09-10严明兵
严明兵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应用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应用题的特点,联系生活,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方法分析
1、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应用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用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解答应用题方法,可以提高其思考能力与创新性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爱上学习数学知识,主动学习知识,这样就化被动为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由繁重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作为引路人,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切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当作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任务,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应用相关的解题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当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教学过程模式化
教材中,应用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做海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并对题目进行类型化,让学生死记硬背每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导致学生在解题方法时千篇一律,不去思考题目的真正意义,失去创新意识。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化教学,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严重的是,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教学与实际脱离
应用题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意义。在教授应用题时,大多数教师只会按部就班讲解知识和解题方法,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会对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较单调、形式化严重的教学模式毫无创造性,只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角度出发进行题目的讲解,对于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学生对于该题目的理解程度、题目所涉及的实际意义教师毫不关心。这样的教学就使学生变成了机械的做题机器,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强化理论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只有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解决更多的实际应用题。如在讲解整除的内容后可以提问学生:学校组织外出参观活动,五年级班一共有47名同学,如果坐车出去玩的话,车一次只能载7个人,那么要多少趟才能把学生载完?这种题目来源于生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巩固本堂课所学的整除知识。在上面的举例中,学生如果对乘法运算口诀与简单除法的基本运算这两项基础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话,那么学生将很难推算出需要7趟(47/7=6.71)才能把学生载完。
3.2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源于生活,更是高于生活的,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单靠教师课堂上理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如教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具或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圆锥给圆柱注水需要注3次才能注满,学生就会直观地观察到在高和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这对学生记忆、理解公式也很有帮助。学生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脑海中也会联想到这一幕,便于解题。
3.3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維
大多学生利用公式、套路可以解答题目,但题目稍有变化就出错了,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真正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而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真正学会熟练解决应用题。如这题目:梨和苹果的总数目为12,已知梨的数量为苹果的1/2,求梨和苹果各有多少个?这样题目通常解题方法都是设未知数x,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此题不要设未知数解答,让学生探究其他的方法。那就有学生运用推论法把梨和苹果分为3份,梨一份,苹果2份,正好与题目相符,还有的学生把苹果看成单位数量1,梨是单位数量1/2,从而进行题目的解答。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法都可以找到答案。一题多解能够体现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开拓学生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设计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应用题的问题变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3.4获悉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测验
学习必须学会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教学中,应当指导学会及时检测,并巩固学习内容。但在检测时要讲究策略和多样化,不能只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应用题。如刚学完关于圆的知识之后,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竞赛。题目可设置为抢答题,如圆的周长是否等于直径乘?圆柱的表面积是否等于圆底面周长乘高?也可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题给学生解答,答题最准确且速度最快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
3.5小组合作,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在具体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辅助于应用题教学。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辅助于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立奖励环节,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比如:贴小红星,奖励小奖品、定期评选优秀小组称号等相关的奖励举措。每个小组提出的不同思路的解题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了思维碰撞,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讲“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应用题,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如何解答这一运用题如何可以让速度更快、解答方法更便捷、解答率更争取,当学生提出较好的运算方法,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肯定组员间的正确结论。再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动物园有熊猫5只,猴子的数量是熊猫的4倍,长颈鹿比猴子少7只,熊猫、猴子和长颈鹿共多少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来共同解答这道应用题,这一应用题的正解应是:5+5×4+(5×4-7)=38(只)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解答出这一应用题的答案,但是,如果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让这些学生在与其他学生共同解答此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其他学生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的思维交流碰撞,必将有利于这些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强化学生数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一题多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检测,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柯楚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2):67.
[2]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