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A理论指导下任务型教学法在《翻译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王珏赵文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概论译文教学法

王珏 赵文

摘要:《翻译概论》是翻译本科专业课程里的一门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教学往往难以取得既定效果。本文以《翻译概论》课程实际授课和学习情况为例,探讨了3A理论指导下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本科翻译理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3A理论;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概论;翻译理论教学;应用分析

1.引言

《翻译概论》课程是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衔接外语基本功训练和翻译专业训练。作为一门导入式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翻译基础理论,能够将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从而具备进行专业化口笔译训练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该课程相对于翻译实践课程而言,具有理论性强、理论跨度大、内容抽象等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以我校翻译本科专业二年级《翻译概论》课程的授课和学习情况为例,探讨3A理论指导下任务型教学法在翻译理论课上的具体应用。

2.任务型教学法与3A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最早由N.S.Prabhu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80-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众多语言学家如Candlin、Long、Willis、Nunan等都对该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语言习得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以及3A理论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用语言做事情”(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在翻译教学领域,国内学者主要从语言习得理论视角对任务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如文军、刘威[2]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口译教学的实验研究,田卉[3]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潘洵、张向荣[4]则从教师角色入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总体而言,国内的研究主要依据语言习得理论来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而从3A理论视角来关照翻译理论教学的文章尚未曾见。因此,本文从这个理论视角入手,希望能够为本科翻译理论教学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是对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有益补充。

1996年,LeoVanLier在他的著作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 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一书中详细阐述了3A理论,包括意识(Awareness)、自主(Autonomy)与真实(Authenticity)[5]。意识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学生才能够关注到所学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参与。任务型教学法主张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需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课堂所学。自主主要涉及学生的选择性和责任感,即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选择任务,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提倡教师更加灵活地布置任务,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真实不仅指语言材料和教材的真实性,更重要地是人的真实行动。学生做的事情是他们想做的,经过自主选择的,表达的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师布置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基于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而想要表达的,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可以看出,3A课程理论是一种结合了学术知识和伦理价值的课程设计理念,3A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整体,真实体现了意识和自主,同时亦是意识和自主的结果。

3.A理论指导下任务型教学法在《翻译概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将以我校二年级本科生《翻译概论》课程的授课情况为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翻译理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跨度为一学期,授课16周,每周2课时,探讨一个翻译理论主题,共计32课时。学生每个年级为两个班级,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均为小班授课。

3.1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前阶段)

教学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任务型教学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翻译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翻译的过程”这一单元为例,分析任务设计的具体方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翻译过程的三个子过程——理解、表达与校改,以及每个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步,要求学生提前阅读上课内容,初步了解主要概念和理论观点,同时意识到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翻译的主体”之间的关联性;第二步,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指出翻译的过程包含哪些方面以及每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再由教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供更加灵活的练习。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比如理解的五个层次,要加入相应的例句翻译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第四步,引入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展开案例研究。在上述步骤中,第一步体现了3A理论中的意识性,新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逻辑有体系地理论框架。第二步反映了真实性,体现了语言材料和课堂活动的真实。第三步和第四步反映了自主性,鼓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翻译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理论,进行更深的思考。

3.2教学任务实施(任务中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学生不是单纯地记忆理论知识,而是要與所学的内容产生互动,从而真正掌握理论的内涵和意义。本单元的任务是阅读并翻译毛姆的短文名篇The Song of the River[6],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分工合作完成短文翻译,并针对翻译的各个子过程展开讨论,再推选出一名学生做总结发言。具体来说,在理解的子过程层面,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原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语言风格等。然后,仔细通读原文,划出词汇、句法、文化知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如本文中一些和船只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文化知识、长句的语法结构等问题,需要和同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确保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在表达的子过程层面,学生除了需要解决理解层面重难点的表达问题,还需要注意到由于中英语言差异和逻辑关系带来的翻译障碍。这就需要学生既要了解一些汉英对比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能够做到选词造句尽量恰当,上下文逻辑关系准确。在校改的子过程层面,学生先审阅自己的译文,改正不通顺的词句,再和原文对照,做到忠实于原文。然后,采取同伴互评的方式,同伴之间互相审阅对方的译稿,讨论之后形成译文。三个步骤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相应补充。通过这样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不仅认识到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沟通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了真实和自主,在任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能够自由发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责任性和义务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

3.3教学任务反馈(任务后阶段)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在任务后阶段通过学生反思任务执行情况和教师评价反馈来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后要求学生每人提交一份修改后的译文,并撰写译者笔记,总结在翻译的各个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同时谈谈对于此次翻译练习的个人感受。比如,有的学生反思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问题,语法基础薄弱导致对长句的理解困难,影响了译文的忠实性。有的学生反思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问题,由于词汇量不足,专业术语不够熟悉,影响了译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反馈:首先针对学生译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其次对学生的译文按照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进行点评;最后评阅学生的译者笔记,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补充和指导。在任务后阶段,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翻译案例的总结和反思,能够进一步消化理论知识,切身体会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习的意识性、自主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译文和译者笔记,能够发现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地指导和反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4.结语

3A理论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将学习者放在了中心的位置,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将学习的真实性、自主性和责任性交还给学生,因此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我校的《翻译概论》课程教学中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和引导也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善于调动和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并在课后给予及时反馈,使得任务不至于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9.

[2]文军、刘威.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口译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07(4):42-46.

[3]田卉.任務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56-58.

[4]潘洵、张向荣.任务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探讨——以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为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83-88.

[5]Van Lier, Leo.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 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 London: Longman, 1996.

[6]Maugham, W. S. On a Chinese Screen[M]. London: Heinemann, 1922: 129-130.

基金项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翻译概论》课程建设”(项目编号k20201800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文体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c202018001)。

作者简介:

王珏(1979-),女,辽宁大连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赵文(1983-),女,河南南阳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翻译学。

猜你喜欢

概论译文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弟子规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