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现场管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2020-09-10潘孟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助推器现场管理区域活动

潘孟黎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各地广泛铺展,教育实践与研究越来越涉及到教育的本质,关注幼儿富有个性的、独特的学习方式,从而对幼儿教育的新发展提出了强烈诉求。于是,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了最直接、最前沿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现场管理;专业化;助推器

“现场管理”立足现场,追随教师,突显管与理,注重在实践中的具体指导和细节化点拨,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犹如强劲的“助推器”,强调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支持,契合了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

一、研究教师发展特点,管理凸现支持功能

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呼唤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师资,而教师的成长犹如大树成材,不可能朝求暮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必需经历艰难的、从无到有至优的过程。教师的成才与否,专业化永平的高低,除了其自身的诸多因素外,环境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行为的优劣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积极倡导“现场管理”,就是尝试研究具有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的管理模式。

1.人各有貌,管理应体现个体性

所谓人各有貌,每个教师作为行为个体都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故此其教育行为也具有了显著的个性化倾向。

由于他们在学历学识、兴趣爱好、态度情感、思维方式、领悟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区别,所以,传统管理中的统一评价标准和管理者的主观臆断无疑是不合时宜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应寻求多样性和针对性。“现场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关注管理过程的管理行为模式。它通过管理者在现场的观察、判断、指导而直接或间接介入,针对某一个体的现场表现即时产生管理行为,真正体现个体性。

2.重在过程,管理应体现寻常性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与幼儿一样,教师也是在建构中学习的。他们依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观念认识,以素有的主观态度和能力,在实践中汲取信息,建构起新的经验。而这个建构过程并不是仰仗某一项活动、某一次讨论实现的,假如说创作中有灵感,教育中有智慧,这些灵感和智慧正是通过无数个寻常时刻的积累才出现的。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遭遇不解、困难和问题,寻找答案、排除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建构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而教师由于是“当局者”,客观上在认识事物的全面性、视野的开阔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局限,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由于司空见惯,“视觉疲劳”而表现出不敏感,常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管理者在现场则“旁观者清”,往往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之处,努力支持他们的探索行为,直至解决问题,并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客观的观察视角。

3.追求价值,管理应体现支持性

管理者与教师原本就是一对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当教师在实践中遭遇困难,疑惑重重,渴求进步,激情创造时,管理者有什么理由不如影随形、伴随左右呢?“现场管理”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实践精神,将一切理论、经验、课程思想以及争议和创造、评价与判断都放之于实践中去检验,以获得最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管理者通过追随实践过程了解教9币,指导与支持教师,同时也获得了真知和一定的学习经验,以及完成自我塑造。可以说,“现场”是教师和管理者共同成长的沃土。

二、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管理重“在现场”

1.“现场管理”具有即时性特点,能捕捉瞬间契机

“现场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即时性。管理者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教育现场,以清晰地触摸到教育活动的每一跳脉搏,通过现场活动掌握大量第一手信息,将教师的所想所感、所作所为尽收眼底。这些信息与资料是评估教师、评估教育效能的最可靠、科学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即时的现场观察和指导,案例鲜活、贴切,点拨一矢中的,这往往能起到突出的效果。当教师在组织幼儿操作、交流、游戏、讨论时,管理者就能在各个环节中发现活动的特点、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活动可能进一步深入的契机。

由于活动过程是动态的,活动契机是稍纵即逝的,如果管理者只是从教师的计划、讲述中了解活动情况,或虽在现场却只是旁观而没有参与意识,或只在活动结束后与教师进行反馈交流,那么,可能会丧失最佳的指导时机。而对幼儿来说,当教师的指导行为出现偏差或缺乏相应措施时,他们在现场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可能很快就消失了,他们自发的活动设想及活动的多种可能性都会不复再现,活动也就可能夭折了。管理者的及时介入能在第一时间里,在当前的活动情境中对游戏进程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教师提供当前的经验和体会,提供最形象的行之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2.“现场管理”具有直观性特点,能建立对话机制

由于教师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各不相同。在活动组织与指导中,教师的行为、语言,甚至一個细节的处理、一句指导语的运用、一个赞赏或疑问眼光的流露、一种态度或情绪的正确表达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真诚、实在的帮助,细致、具体的指点。“现场管理”能体现个性、直观具体性,能根据教师的个别差异、活动的不同进程对观察到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介入、言传身教,为教师提供可以比较、分辨、参照的经验。同时,它也能建立与教师的直接对话,这对教师个体来说,印象往往是鲜明的,案例是当前的,感悟是深刻的。

当管理者在日常巡视中发现问题时,就会在某一现场将管理行为及时转换为重点了解;当管理者跟踪观察时,会经常以学习伙伴的方式介入活动,给予教师直接的信息刺激,提供直观的现场案例,以使教师在比较、对照活动效果后进行反思、调整;而活动后的反馈交流则是在管理者与教师面对同一个现场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双方能深入研讨、达成共识。

3.“现场管理”具有持续性特点,能发现倾向性问题

在对师生关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也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进行了反思。我们认为,管理者应把握好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新角色,她应具有服务意识、协调意识和过程意识,除了应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时空、环境和必需的材料外,还应成为现场活动的见证者、观察者、冷静的点拨者。

管理者对教师行为的观察与评估应充分关注其活动过程,应在其中积极参与,并真正对教师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教师在某项活动中显性地表现出来的问题充满了偶然性,也可能仅是细枝末节。当她们在多项活动中表现出相同倾向时,就可能隐含了具有必然意义、实质意义的特点,这就需要管理者持续不断地跟踪观察、归纳梳理,从而帮助她们发现这些可能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

当教师组织的活动出现问题、难以协调时,我们在现场积极出谋划策,帮助活动顺利开展;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新的想法、新的点子时,我们及时给予物质、精神上的支持,并以赞赏的态度肯定她们的做法、发扬她们的精神。对于新教师,我们常常关注她们的日常活动,从一招一式教起,通过寻常活动的各个环节来逐渐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专业化教育技能;对于已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则更多通过持续不断的重点活动跟踪、现场不露痕迹的介人、活动后的详尽交流,帮助她们自觉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脚踏实地地获得提高。“现场管理”不但有效地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由于它的持续性特点为管理者更好地发现和了解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风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使管理者能不断地自省,为管理策略的多样化提供了依据。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由于持续不断的交流和联系、共同的努力目标而建立起新颖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关系,为双方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双赢的局面。

《纲要》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冲击,也对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提出了挑战。它要求管理者经常身在现场,追随教育过程,给予教师最直接的帮助。同时,它也要求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敏锐的觀察力、判断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高超的指导技巧,与教师一同参加实践,获得真知。我们认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支架和“助推器”,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教育管理具有新的角色定位、角色行为来努力体现它的高瞻远瞩和脚踏实地。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助推器现场管理区域活动
助推器残骸被成功回收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检验——提高分数的助推器
导读案,英语启发式阅读教学的“助推器”
建筑施工管理探析
哈尔滨车展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呼叫中心现场管理浅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