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实践
2020-09-10王清团
王清团
摘要: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留有千古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学习动机的源泉。而学生学习兴趣源自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施主体教育的主平台。鉴于此,本文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地理;趣味性教学;实践
引言
在高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环节应该要做到精心设计,举例切合实际,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不能过于简单或超出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同时问题要明确具体,并带有趣味性和思考性,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设疑引导,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于一体,启发学生思考,既可避免教师过多单调讲述,也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课程内容单一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完全根据高考大纲开展,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此情况来看,教师对教材内容研究过少,难以深入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内涵,仅凭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课程内容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理论方面的缺失,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难以把握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观念落后
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以学科为中心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许多年长教师受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难以根据教育部的实际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基于此种方式开展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进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管理观念滞后
教学管理观念滞后,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主要表现是教学方式单一、管理方式陈旧等。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上具备前瞻性,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掣肘下,教师为实现教学的便捷性,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更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是阻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教学管理方式陈旧,对教师教学改革的实施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地理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教学工具(如地球仪、地形剖面示意图等)仅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频率极低。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实践
(一)巧妙创设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获取知识[2]。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呢?毋庸置疑,创设疑问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必有疑,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问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全体学生参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例如,在“时区与日界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有位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论时间妹妹却比姐姐大了一天,这是为什么?为了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学生会集中精力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这是利用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实践证明,恰当准确地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学反思,总结趣味教学经验
趣味性教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在尝试运用这些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反思趣味教学中的不足:其一,是实施趣味教学策略前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实施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并非是教学策略的本身,通过制定详细的课前计划,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其二,要善于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其中包括:心理活动状况、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兴趣和爱好等等,否则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趣味教学也就无从入手。其三,激发的方式应当灵活多变,变通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语言要简洁精练、生动形象,时间不宜过长。
(三)在教课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应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现实中触手可及的真实事物,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块儿把课本中出现的重难点细化,分化成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冷锋天气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同学们观看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动态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創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3]。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担当课堂的主人,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其特有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与此同时教师对整个课堂要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引导,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不重视,使得地理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地理成绩难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应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根据其成因寻找解决对策,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开塔.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4):136-137.
[2]李婧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03):35-36.
[3]边冬.略议高中地理素质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 (34):100.
[4]黄跃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探微[J].华夏教师,20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