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教学分层施教

2020-09-10李莉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研究

摘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体系通常班级规模大,最大的局限性是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此时,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引言

分层教学在各学科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一线教师纷纷效仿,但效果却不尽相同。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使其价值最大化?

层次划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分级教学的关键环节。有的教师简单随意地按职级或座位划分,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违背了其初衷,没有实际意义。实现分层教学,就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层次划分的依据应以数学成绩为基础,充分考虑主观能动性、数学基础、兴趣水平、人格特征等多重因素,然后将学生按其能力倾向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a班学生成绩优秀,思维活跃;B班学生成绩中等,成绩一般,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类;C类学生相对较弱,属于传统的学习困难观念。当然,学生分层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教师应提前给家长打预防针,征得家长同意和学生配合,实行水平滚动制度。层次划分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阶段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按照平时的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重新评分,当你被分配到A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只有当你有忧患意识时,你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在学生们翘首以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打击并不是坏事。更有益的是B、C班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人。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每一层次都聚集着班级中的一个群体,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显然能够顾及到更多学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学情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教学目标为例,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围绕着教学目标而紧紧展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针对A类学生,他们体现出来的往往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早于普通同学就能够达成,甚至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完成,常规的课堂授课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常常是“吃不饱”的状态,对于他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就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做同一道题争取采用不一样的解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甚至是满分;针对C类学生,通过对学情的了解不难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在学习上真的存在困难,很多知识点他们以为自己是已经掌握了的,只是在考试中不拿分,极容易出现错误,对于他们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决不可揠苗助长,而是应稳扎稳打,强调知识点的落实,保证把课堂上讲的东西弄懂弄透,并且提高做出的准确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例如,在讲授《二次根式的乘除》的习题课时,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A类学生:熟练运算,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加快运算速度,不在基础题上浪费时间;B类学生:同样类型的题不允许做错第二次;C类学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稳扎稳打。这样一来,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学生们都拥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学习有了梯度,指向性更加 明确。

二、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师极其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初中生正值身心发展活跃的青春期,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肯定,特别是像老师这种在他们心中权威形象的评价,更能够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性格上也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针对A类学生,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成长过程中顺风顺水,有的学生心高气傲,经不起一丁点挫折和考验。对于他们,从小到大并不缺少赞美,因此我很少表扬他们,反而经常性地为他们敲响警钟,因为他们好胜心强,很多时候都能够凤凰涅一般地触底反弹,一鸣惊人;而针对B类和C类学生,我更多地以鼓励为主。因为他们表现平平,实在太需要一个机会展现自我了,更需要受到外界的认可来增强自信,哪怕有的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我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赞赏他们,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自己是可以學好数学的。

例如,班级中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处在C类的最后一名,数学成绩更是少得可怜,平时也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放弃他,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提问他时,尽管他所答非所问,我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肯定:“谢谢你,你说得虽然不太准确,但是很清楚。”放学后孩子的家长联系到我说孩子今天很开心,老师竟然表扬他了!从那以后,我发现这名学生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数学课也不再是与他无关的事情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落实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争取家长、孩子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

[1] 林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2] 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 李莉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