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09-10夏永红
夏永红
摘要: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基于语言的工具性,更在于英语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在人文视野下展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透过英语这门外语看到西方文化图景,培养跨文化意识,能够深入了解并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研究人文视野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为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人文素养;专业英语;跨文化意识;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的工具性
引言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及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对人品格、道德的培养和发展。在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在人文视野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其英语学习的专业性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对学生使用语言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兼具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素养培育功能,是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的窗口,需要强化其中的文化内容讲解和分析,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一、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定位错误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定位错误是当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容其易导致课程教学的方向偏离人文素养教育的轨道。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定义为用英语来解读专业课程,是对专业课程或者书籍的翻译教学等。例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就是简单地将中国的商务礼仪用英文翻译过来,然后再将英美国家的商务礼仪用中文翻译过来,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并不会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更不用说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不同国家形成不同商务礼仪的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更不用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这种错误的定位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忽視了对学生英语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发展。长期以来专业英语课程错误的定位和教学方式,让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就是能听懂外国人说什么,能够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但是专业英语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这一语言工具去深入了解语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人文知识内容,在运用英语交流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见识,也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真正意义上地运用英语思维去思考和认识英语环境下的问题。但实际上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或者翻译,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是要让学生透过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来深入到英美国家人文知识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英语虽然是一类语言工具,但是它在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更应该承担起“桥梁”的角色,为学生的开拓视野,跨越中西方文化差异鸿沟提供媒介,帮助广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二)学生思想松懈导致学习热情不强
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中存在思想松懈和应付考试的情况,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课后探究性作业或者任务也大多都是应付了事。例如,教师安排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曼彻斯特的商业文化,并制作PPT上台展示。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这一课后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不足,这也就导致其在最后关头才着手进行整理和PPT制作等,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很差,很多内容也都是网络资料,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中存在的思想松懈等问题就会导致其根本不会深入研究英语的发展路径和演进等,这都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人文视野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路径分析
(一)整合专业英语文化介绍,提升其专业性和功能性
人文视野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重视其专业性和功能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英语,但是教师不仅需要明确语言的工具性,还需要明确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专业英语文化介绍,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培育。例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地理挂图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将常见国名、城市名以及城市的风土人情等人文知识进行整合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知识架构,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教师通过讲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为之后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这样一来,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能够整合英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的专业性,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
(二)重视课程外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人文视野下的开展,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本内容,应该增加课程外延,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英文原著、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文章背后的现实情况等,设立自主探究任务,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将被动且枯燥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转换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究。重视课程外延,发挥好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在学生英语人文素养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内容。语言具有工具性的作用,但是它同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关注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人文视野下展开教学,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做好课程外延教学,深入解读英国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人文知识,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需要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拥有国际化眼光,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娴熟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参考文献:
[1]李楠.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兼论英语专业质量国家标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5):107-110.
[2]梁丽君.基于“互联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2-23.
[3]戴雪梅.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