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2020-09-10赵大文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幼儿

赵大文

【摘    要】幼儿自我服务是指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对一些简单的如刷牙、洗脸、穿衣、吃饭以及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能够自我解决。实现幼儿的自我服务有利于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幼儿培养过程中其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关键词】幼儿  自我服务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43

在幼儿园玩泥巴游戏中,幼儿要自己拉土、铲土、搅拌、印砖、收拾工具等,这都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如何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幼儿身心特点,提升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年龄越小,其行为的塑造性便越强,更容易形成动力定型。在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位小朋友尝试自己穿外套,但一直没有成功。这时,他的表情已经有些不耐烦,只是仍然不想求助教师,还在胡乱拉拽着自己的外套,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把衣服穿好。当教师想要为他提供具体指导时,他先是有些沮丧,但很快便认真学习起来。从案例中得知,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行为表现不佳时,幼儿自身并不具备相关的自我服务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提高幼儿生活自我服务发展水平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应具备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存在差异。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方面要求,3-4岁幼儿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坚持午睡;4-5岁幼儿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坚持午睡;5-6岁幼儿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我们可以发现,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培养要求不同,各有侧重。小班幼儿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可在成人的提醒与指导下,努力完成;中班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要求内容逐渐增多,难度增大;大班幼儿则需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努力,独立完成。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是通过每个幼儿不断理解、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实际运用得来的,更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应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地进行训练、稳步发展。

二、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行为时,应注重幼儿内在因素的激发,例如,幼儿的自我服务兴趣和自我服务意识。它们决定着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只有当幼儿自身具备主动精神时,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应加强对幼儿生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小班入园起开始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把握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向幼兒渗透自我服务意识。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绘本故事讲解、寻找榜样幼儿等方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例如幼儿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幼儿自我服务水平

(一)正面示范、步骤讲解、图片引导

3-6岁的幼儿,是非观念才刚刚形成,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而言,他们经常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很多幼儿对生活自我服务技能和生活习惯缺乏正确的概念认知。考虑到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及模仿能力强的行为特点,教师可以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技巧通过正面示范、步骤讲解、图画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清晰的观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背后的真正意义,进行有效模仿。例如,在幼儿洗手时,教师可以先将带有正确洗手步骤和洗手方法的卡通贴片贴在盥洗室的墙壁上,方便幼儿看到,这在无形中起到提醒作用。教师可以多次进行观察总结,寻找幼儿在洗手时遇到的普遍问题,之后,再组织一次有关洗手专题的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需要亲自进行示范:卷袖口、打开水龙头、湿手、使用洗手液、手心手背用力搓揉、冲干净、擦手、挂毛巾。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勤洗手的好处。在一日生活中,鼓励幼儿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共同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二)绘本教学、游戏练习

绘本是指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被称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通过运用生活主题绘本,设计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儿歌诵读法、表扬激励法,有效提升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观念和意识。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熏陶、体验与交流。绘本中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的画面和图片,更能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的发生过程。

例如,幼儿在学习、阅读《我要拉粑粑》绘本后,会对“拉粑粑”形成粗浅认识,教师可依据绘本内容进行提炼,帮助幼儿回顾拉粑粑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在不断的追问和引导中,与幼儿一起创编儿歌,(肚子鼓鼓像皮球,屁屁有点臭;我想拉便便,快进盥洗室;裤子拉下来,蹲在便池上;握紧小拳头,加油使使劲;嗯啊,嗯啊,粑粑出来啦),不断整合幼儿零散的生活经验,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求,以游戏为载体,利用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教育。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操作性游戏材料,例如不织布做成的带有拉链和纽扣的衣服,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后,在娃娃家定期开展幼儿生活自我服务主题方面的角色扮演,“给布娃娃穿新衣”“布娃娃真挑食、不听话”“我会排排队”等,用拟人化手法构思游戏情节,不断巩固幼儿的生活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竞赛类型的游戏活动,诸如穿衣、穿鞋、整理床铺小比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紧张性、刺激性,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及勇敢、不骄傲、不气馁、坚持、独立等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佟美萍.培养小班幼儿独立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S1).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