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9-10史晶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学生

史晶

【摘    要】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科目,也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厌倦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沉闷课堂,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情境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法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0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诸多创新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经实践证明非常有效,也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好评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中情的含义是指情感,而境的意义在于教学文本中的境,情在相应的境中被引发出来,而境则是情所要表达的基础。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课堂气氛变得直观、活跃、形象,进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疑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一直处于较低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气氛十分沉闷,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进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最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九年级上册中的“孔乙己”一课时,就可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直接让学生分析导致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这一问题过于直白,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设置一个新颖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再引导他们对孔乙己悲剧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笔者的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的名字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孔乙己。”笔者告诉他们不对。这个否定性的回答却意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热情高涨地讨论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出:孔乙己苦读半生只为科举,作为一介穷书生,最后却只能靠借赊偷维持生活,可谓穷困潦倒,穷到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可悲至极。当学生都沉浸在对孔乙己的深深同情之中时,笔者趁机提出“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自然就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转移到新的问题中来。从名字疑问引发的探究,就是教师设置的疑问情境,在该情境中学生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孔乙己热衷科举制度,倾注了半生精力,这个过程不仅残害了他的身体,而且还荼毒了他的灵魂,最终导致其以悲剧形式终结了生命。

二、在平等的地位上创设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前文提及的问题情境,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与自主性,当然促成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需要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辅助配合,教师不能以知识权威的高级姿态出现,而应该是以平等交流、互助探讨的关系来入驻学生队伍当中。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问题来阅读文章,自行搜索有效资源,通过自我思维的运转来给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答案准确无误,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通过自我见解的表达,無形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价值感的体现,驱动情感效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融入,教师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全面参与,问难质疑,借助合理的问题情境点燃大家的思维火花,不断探索不断尝试。

知识理解认知的过程,主要是需要思索与动脑,哪怕是片面的、肤浅的,也有助于理解知识,所以说教师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有学生感觉到了教师的关心以及认同感,他们的心扉才能真正向教师敞开,才能自发地愿意跟随教师一起步入设定的情境,一起学习、探讨、交流,学会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自主调整认知过程,不断反思分析,调适心理激活思维,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独特个体。

三、利用音乐创设学习情境

音乐有着其独特的方式,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和联想,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让聆听的人被引入到其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已有的音乐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弹奏、哼唱的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点在于教师所选取的音乐内容、旋律要与教材的内容、意境、情境相对应、相协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散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曲,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事先搜集的学生家庭全家福或教师自己的全家福作为图像背景,从而营造一种温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播放《我爱我家》这首歌来为课堂教学结尾,从而能够让学生感觉课堂意犹未尽,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深层次的提升。利用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音乐与课文的结合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四、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一些与祖国魅力景观有关的课文内容丰富、层次众多,对那些没有亲身游览过的学生来讲,要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精准、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复杂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而帮助他们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下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出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促使他们更加精准地理清文章脉络,精准把握苏州园林中各个方位的景观特点。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教学实效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疑问、直观、话剧等情境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高质量践行新课改理念,最终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高蓓蓓.试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31-3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学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学生写话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