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文本阅读兴趣

2020-09-10黄美灵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黄美灵

【摘    要】對于学生而言,语文向来是必须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其他学科。在下文中,笔者将浅议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根据阅读文本开展表演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31

对于从小生活在中文环境中的学生而言,语文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但在步入小学阶段后,很多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并不熟悉,因为在就读小学之前学生们并没有深入接触过语文课本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学习相关内容。在下文中,笔者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浅议教师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从学科的角度分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涉及听、说、读、写这几大板块的内容,这四大板块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分别发挥着不同作用。就以阅读这一板块为例,其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必经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并尽量采用优良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初入学校,他们缺乏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都不能认识到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只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集中精力地阅读他们感兴趣的文本,而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文本,则会置之不理。站在学生的角度,笔者非常理解学生的这种行为,但站在教师的角度,笔者极其不赞成这种行为。如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并不能保证阅读过程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促进学生接触丰富的阅读文本,不允许学生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而是严格要求学生阅读教师规定的阅读文本,虽然采用这样的方式的确能引导学生大量接触阅读文本,但如若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即使增加了阅读量,也难以提高阅读效果,并且很多小学生始终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阅读,有些学生甚至读完一篇文章后都不知道此篇文章所概述的主要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宜采用强烈要求的方式监督学生阅读,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任何类型的文本都能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并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深入研究阅读文本,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文本的情况下,才能引导学生体会文本阅读的兴趣。人都会受感情的支配,尤其是小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即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投入在阅读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大,并且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经验,尚未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很多学生并不能凭借自己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辅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当然,要想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讲解作者的人格特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下进行阅读,这样更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涉及到鲁迅的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讲解鲁迅的人格特点,即鲁迅是一名冷峻并爱国的文学战士,而且鲁迅凭借其所写的文章为中国革命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怀揣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爱戴,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所写的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文本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学体裁的文本,无论教学何种文本教师都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分析小学阅读文本发现,大多数文本都具有篇幅较短的特点,导致作者所撰写的内容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基于相关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引发读者的悬念,很多阅读文本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阅读文本编造一个结局或是续写相关故事,这样不仅能助力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还能间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续写故事结局实质上就是一个深度加工阅读文本的过程,虽然有些学生对阅读文本并不感兴趣,但他们对编造故事结局这一过程非常感兴趣,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将兴趣迁徙到阅读文本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渐渐地,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阅读文本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并且在享受的过程中还能为他们续写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当然每一位教师都应始终以鼓励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象过程,教师切勿嘲笑或批判学生的想象过程,这只会严重打击学生想象的信心。

三、根据阅读文本开展表演活动

要想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在班上组织表演活动。众所周知,生活中的所有表演活动都需要依据相应的剧本或文本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视为相应的剧本进行表演。很多小学生都对表演活动较感兴趣,他们乐于观看表演活动,并且很多学生都期待能参加表演活动,鉴于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表演兴趣并在班上组织表演活动,以活动的方式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当然要想保证表演活动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阅读文本,并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为了学生能将阅读文本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分析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表演活动没有脱离原文本。待学生表演后,教师应基于阅读文本对学生的表演做相应的点评,并给予学生客观的建议。通过每一场表演活动,不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由衷地产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只有学生产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才能主动进行阅读,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轻一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潘婉君.文融情  情载道——小学语文情感阅读教学方式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9(6): 29.

[2]刘余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8,000(012):106.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