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9-10李彬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李彬

【摘    要】数学学科一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其不仅能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能力、技巧,更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必备的数学品格和关键的数学能力,以便学生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代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14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思维、数据分析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基本数学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六个基本数学素养包含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传统数学能力。无论是基本思想方法还是传统数学能力都需要將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思维、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

知识以教材为载体,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得通过教材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学生能否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还在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思维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知识融合进现实,提高学生使用数学的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策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如此一来,学生必然能具备数学核心素养。

一、结合教材,树立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师无论教何种知识都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基于教材是因为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基础都被归纳进了教材,如运算、符号、图形、数与数字、推理应用等。这类知识基本囊括了适应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内容,一是能为后期深入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其所涵盖的思维意识具有适用性,适用于各个学科。不能完全照搬教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进度来安排各个知识点的顺序以及如何衔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比如有的学生擅长运算,在教授计算的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很轻松,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安排过多的课时来讲述计算,而是应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或是增加练习,抑或是拓展知识点,增加计算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除了有很多的优点外,也有一些不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内容和顺序,拓展教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存在自己的偏好,如在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时,由于学生还处在假期的状态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教师应更改教学顺序,把折飞机的教学内容提到第一堂课上。学生对折飞机的课很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这个单元的学习。另外,教师在对“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时,教材中没有明显讲脱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但在很多的习题中又出现了这方面的练习,所以教师要特别加强这方面教学的练习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计算自己应该怎么卖或买。当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时,计算法则很快就掌握了。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归纳和完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二、结合实际,提高学生传统的数学能力

现代的数学教学为了追求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数学教学更加偏向传授符号、公式,要求学生记住符号的意义、公式的变化,如求长方形的面积,就记住底乘高;三角形的面积即记住底乘高除以二。学生将重心放在了背公式上,而忽略了自己去领悟的过程。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应注重与实际实践的结合,学生自己去用数学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感悟学习数学的作用,才会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比如,让学生估计篮球馆里能容纳多少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估计的思考步骤,是估计一个人所占的体积,还是估计整个篮球馆的体积,再让学生对不同的估计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意义在于:一是反应更快的学生会优先想到解决办法,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启发还没想到办法的学生,二是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完善解决的办法。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觉得知识简单,但一到做题就不会,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对知识和认知策略进行有效运用。比如学生在做1+1=?的运算时觉得很简单,但在面对将一块蛋糕切多少下能满足两人食用时却不知道如何转换思维。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没有进行评价反思的缘故。引导学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策略,而不是对解法的步骤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回过头思考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在脑中回忆一遍,在下次再遇见相同的情况时就知道头绪了。

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有的教学计划的最终目标都是使学生接受吸收知识,学生如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上应体现出来。比如,在教授求圆环面积的课堂上,教师应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先给出一个圆环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环有什么特点,推测可以用什么图形得到一个圆环。然后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环。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圆环可以通过一个大圆中间剪出一个小圆来得到。这时教师再问圆环的面积如何求解,学生就能自己回答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最后,教师再根据圆环特点提出能否用其他图形推导出圆环面积,如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教师用引导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就会发现久赌必输是有概率学的根据,田径比赛会受到风的阻碍,井盖的形状是圆形而不是方形,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例子。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核心方法就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思维,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明确其目标是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知世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说白了就是将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赋予学生。教师要认清教学对象是学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是关键,以教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实践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