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1

2020-09-10叶红惠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叶红惠

【摘    要】数学计算能力是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全过程的基本能力,出色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现阶段掌握基本的学习要点。同时,出色的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未来克服复杂的数学难题,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计算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70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和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客观需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形成科学的计算思维以及提高数学计算规范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善于启发思路和举一反三,帮助学生从模仿学习向独立思考转变

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经验不足,在独立思考做题等方面能力尚有缺失,因此,教师及时启发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仿学习范例是帮助学生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第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引子”,通过这个引子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良好的计算结构和计算思维。教师先要通过细致的讲解剖析,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题目计算的完整过程,给学生的模仿学习提供参照范本。接着,教师再根据原有的题目思路,举一反三地为学生设计相似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式运算解答。待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种计算思路后,教师再进一步改造题目,通过切换考察角度,改变题干中的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思维。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题目的风格还有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思路,摆脱模仿式的学习,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运算风格和运算策略。

二、适当分层教学,满足不同计算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不同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这种差异性是固有存在的,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面对学生群体的时候采用统一化的教学策略,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差距不断拉大,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教师要积极迎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计算能力发展需要设计差异性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层次化的教学指导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分析一道陌生题目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考虑优秀学生的需要而省略教学步骤和计算步骤的讲解,更要充分兼顾落后学生的客观需要,在一开始讲解的时候,从分析所用的概念公式开始,讲解细致,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打好计算基础。而后随着学生的熟练度不断提高,教师再适当地省略基础讲解,省略计算步骤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难度层次的课堂问题,形成切入角度丰富的讲解风格,形成由简入难的分析方式,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规范学生的数学运算过程

数学计算是一项思维严密、过程严谨的规范化的活动,然而,由于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约束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计算过程出现漏洞,最终出现答案错误、思维混乱等问题。而要克服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用良好的习惯来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改善学生的计算态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准确率和效率。就以完成一道题的完整计算为例,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很多学生做不对题目,原因就在于读题的时候过于马虎草率,不善于将题干进行转化。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圈出题干中的数字,对文字性的题目進行图像化的转化等,保证将题目读懂读透。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思考过程与计算步骤相一致,草稿区规划清晰等习惯,展现良好的计算答题风貌。最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认真验算的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用于计算的时间充足,因此学生学会验算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态度。通过养成以上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过程将会更加规范合理。

四、构建形象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群体是一个对有趣、生动的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群体,由于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清晰,因此更需要教师进行趣味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对于形象性、生动性教学课堂的诉求,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对计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转换,实现趣化教学和简化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形成计算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特色,如角度多样化、风格多样化、思路多样化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来弱化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和单调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规律化的计算训练必不可少

事实上,很多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很大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初学阶段的训练量不够,对数学计算的感知力和熟悉度不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数学基础布置一定量的数学计算题目,并形成科学有效的数学计算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在规律化、反复性的计算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计算熟练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譬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安排基础性题目帮助学生不断巩固课内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的数学计算题目,帮助学生不断克服数学难题,积累计算的经验和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安排限时训练、限量训练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做起题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能够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的规范性和效率,对学生现阶段和未来的数学学习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数学能力的提高过程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基本的计算思维,掌握主要的概念公式以及构建良好的计算框架上。借助这种方式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遇到更加困难的数学学习任务时,想得更深,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6).

[2]周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之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农村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