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2020-09-10潘利

南北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评价

潘利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经验并总结经验。而对于初中历史这种框架性很强且脉络清晰的学科,教师应该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该种教学模式进行发展和创新,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的统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08

初中历史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板块,分章节详细地介绍某一时期的事件,事件的起因,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等。学习初中历史就像在学习一篇以时间为序的说明文,所以应该注意整体把握,对时间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和完整的梳理。同时,各个历史事件中又蕴含着内在的联系,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呢?

一、教师讲授,厘清历史脉络

(一)横向教学,扩展广度

历史是一门时间跨度很广的学科,然而初中历史课本通过一定的顺序和体系将有关知识连接起来,只要遵循它的规律,就可以将所有知识连贯起来,降低学习难度。如七年级的课本讲的是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从人类的产生到国家的产生到国家的建立最终到政权的统一,分析了由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产生早期国家,开始社会变革,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产生后就有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只要把握到这条线索,就可以明白整本书的构思和框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把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是:1.以事件为点,时间为线,放出总的框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握。2.介绍重要事件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一般来说上一个事件的结果就是下一个事件的原因,由上一事件可以自然过渡到下一事件。在介绍完事件后找出内在的规律和共性,其中的共性一般就是我们学习这一章节的主题。3.在找出主题后,围绕主题建立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4.最后对重点进行提问,巩固章节的内容。

(二)纵向教学,挖掘深度

历史这门学科不是掌握知识点就可以的,还应该引导学生找寻内在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思辨的能力,能对历史事件有基本的判断。如对于隋炀帝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褒贬不一。在传统的历史概念中,隋炀帝荒奢无度,治国无方,是个昏君。然而,大运河的开凿,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虽然有人说这是隋炀帝的无心之举,但功绩是确实存在的。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纳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极改革,创建“贞观之治”的盛唐气象。然而,他的上位过程却并不光彩,杀兄弑父违背伦理道德。评判的标准不一就很难定义该人物的好坏。这个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大量列举史例来辅助学生进行判断。而史例的选择也要科学而多样,不仅可以从史书中找资料,还可以从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里寻找依据。教师在教授历史时要注意客观性,主观情感不能太强,不能干扰、干预学生的判断。

二、學生自学,把握内在规律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学到领悟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技能,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为现在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教学资源共享。面对纷繁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只有掌握了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能力,才能将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局限在课堂之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这种方式很有益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如教师在课前抛出一个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采取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获得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预留十分钟的讨论时间,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检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这是目前提出的“三三三”式课堂,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然而,学生的自学可能具有盲目性,所以还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应该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自主学习限制在课程目标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自主学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测验评价,检测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学习效果、相关评价和测验情况开展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只是对结果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单个对象的横向对比。用量化的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表扬或者纠正,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来体现。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完整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来体现。然而,期末考试虽然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但也不能完全用期末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结合平时的表现以及其他因素,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在历史教学中,测验和评价是尤为重要的,测验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提取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历史测验中应该巧用排除法。以一道题为例:商鞅变法的目的是?选项有: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维护分封制|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我们首先提取课文内容:商鞅变法实施封建土地制度,破坏分封制;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所以排除两个选项,而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题干的要求是目的,所以得到答案: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一道题目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和目的回忆一遍,考查了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对于历史这种体系庞大,但脉络清晰的学科,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把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历史思辨的能力,合理安排测验和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学周刊,2014(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