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0王芳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新课改小学语文

王芳

【摘    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任务。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创新途径,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激发其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53

近年来,教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体制性改革。小学教育首当其冲,语文教育就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发展有了新要求、新使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运用教学智慧,创新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兴趣,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普遍心理发育不成熟,对很多事物仍处于朦胧阶段,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求并希望与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是一门实际与理论密切结合的课程,简单的讲授知识已经达不到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需求。如针对具体的文字、段落学习时,不要直接式的教学,一心求快,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同时,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上的,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法则。小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给予思维上的诱导。另外,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通过恰当的教学工具,如模型、图片等建立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舞台有多大,展示的范围才有多广阔,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与机智,打破传统的一人一桌,秩序优先的课堂环境,要让教师走近学生,与学生充分互动以便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教师在中间,学生环绕入座的方式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要具有语文教学的完备学科知识,保证传授学生一分的知识,自己则拥有十分的知识。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21世纪人才发展是全方位的,纯粹的死记硬背已难以适应社会要求,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性成为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一成不变式的照本宣科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会扼杀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创造性。语文,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起点之一,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点,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把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小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较强,在语文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些生冷的知识面前也能突发奇想。教师应使用准确趣味的方法,将学生带进理想的课堂状态,打造趣味生动的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学习的创造者,语文教师可以在全面把握,重点突破的教学理念下,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展示语文学习的魅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建构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策划一些趣味阅读、情景剧,将《乌鸦喝水》等课程编排成小短剧,不局限于原有的情节,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剧情来,不拘一格,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加深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眷念与感情,在自我创作中感悟,为今后的初中、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语文学习应当是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进取创新的平台,“一套班子一套人马”是行不通的,教师切忌故步自封,让学生真正的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而不是在生硬的知识面前无能为力,以此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讲故事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故事会分享生活,在生活中感知语文的魅力。另外,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破除师生之间的固有壁垒,与学生共享讲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營造别样的互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要积极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抓住时机实现突破,实现飞跃和发展,才能实现学与思的统一,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三、总结课堂经验,不断反思教学

新课改也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改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关乎着千万人的命运。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在教学实践与反思当中不断磨合,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实现专业的成长,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否则只是陷入撞了南墙又撞北墙的窘境而已。什么样的教育间接影响了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教师需要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的反馈,要慎重的筛查出小学生有效的反馈,反思教学的专业性与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反思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匹配程度,不断谨慎试错。

四、通过多方合作,为教学的有效性保驾护航

小学生成长的途径众多,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所。家庭教育的熏陶、同伴、社会机构的介入等都对小学生的学习语文产生着影响。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家长和其他的教育者保持合作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交流。教师要运用机智充分的与多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家长给学生提高课外趣味读物,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必要的参考条件,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读物,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社会机构可以定期与学校合作举办读书会、书籍展等活动,动员小学生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小学生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明白语文不是一个一个堆砌的文字,语文离我们很近,让他们更有自信的接触文字,感受语文的魅力。

新课改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何恰当的从陈旧的灌输模式逐渐过渡到这一种较为自由灵活的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恰当的教育指导才能让他们学而为优,学而有感,学有所成。在这样严峻的转型时期,要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激发其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同时还要与家长和社会积极配合,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善学的风气。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贺柳如.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师),2018(10):57-57.

[2]翟丽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上旬,2016(8):150-151.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新课改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