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研究与对策

2020-09-10徐冰

南北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

徐冰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尝试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课程体系,使其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56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了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其中,创新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业教育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开拓型、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是将两者融于一体的一种教育机制。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精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省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和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大连艺术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艺术类院校,在不断尝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经历了2016年的学校合格评估工作、2017年的国家创新创业教育50强的评审工作以及近年来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相关成果辅助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处在不断完善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课程体系,使其既能促进学生提升素质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值得应用型院校教育者深思的问题。本文着重以应用型艺术类院校为例,通过学校近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探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旨在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从而能真正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目标上的分歧

目前,各应用型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目标方面理解不一,大致有如下解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等。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应用型院校教育究竟应该重理论知识教育还是重培养实践能力。因为课程改革目标的不确定性,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在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之间举棋不定。一些院校认为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些院校则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加强专业技能。将课程建设目标定为专业技能的院校,大多重视实训或者培养职业能力,而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目标的院校,比较重视课程建设的综合性,注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整合基础课与专业课,呈现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应该紧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包含讲授创新创业理念、思维、素养与知识的理论性课程以及培养创新创业运用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重心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必须涵盖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理念培育、素质养成、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从最基础的创新创业概念入手,进而选择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价值理念的内容,再到培养学生实践锻炼的相关内容,逐步递进,以最终达到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新型或创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不同课程模块的作用不明确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同课程模块,应该明确课程模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公共通识课群中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应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了解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最新的方针政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重点课程中结合行业发展前景,通过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在培养方案中,设计“创新创业综合训练课群”,制定固定的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在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拓展课程,将理论上的创新创业内容应用于实践。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增加专业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更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前景。同时配套创业孵化园的辅助,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在创业园中进行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

明确培养方案中每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每一个课程模块,合理、有效、有序地进行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通过不同课程模块的协同作用,培养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未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作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在平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没有及时、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兴趣状态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只是注重书本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导入课程、导入教室、带入校园。学生没有深入体会创新创业的内涵,导致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缺乏,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成果。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教学创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减少空泛的理论,重点加大案例式、项目化的内容,增强课内课外的互动性,并时时把握课程的时代特征,使课程内容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制度

(一)建立有效指导机构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建专业指导团队,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提供导向性建议。配套完成教学制度的改革和管理,制定指导性的教学方案,修订可实施性强的教学计划,对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和咨询,避免以往单纯的“闭门造车”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也能够避免脱离“基于就业导向”的方针。

(二)动态了解行业前景

动态调查相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及时的调整,学校应当根据行业周期组织管理层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的需求,使得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能够密切符合行业改革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

专业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践教学长期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被搁置,致使实践教师严重缺失。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其核心职能。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引进或者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审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加强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工作。可以选聘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壮大教师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创新创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加强教师管理考核工作,制定明确的教师考核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针对创新创业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进修计划,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也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共同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宏志,宋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09).

[2]龚芸.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7(3).

[3]宋婷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