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与疏导
2020-09-10吴芸芸
吴芸芸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106-02
摘 要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背景之下,整个社会的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而言也不例外。文章首先针对疫情期间运动员心理变化特征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以此作为根基,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切实加强疫情期间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加以讨论。
关键词 运动员 疫情 心理
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多起未知病毒肺炎病例,随后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人们常说的新冠肺炎。随后疫情蔓延,虽然我国对于疫情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堪称卓越,但是在媒体发达的信息环境之下,疫情信息从未曾远离过社会的视线。对于当前时代而言,想要保持社会稳定而在一定程度上隐瞒新闻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可能发生了,而随之而来的信息透明化,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体来说,在复杂的网络媒体环境之下,新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这种扭曲不仅仅源于当前不同的信息来源,诸如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会在具体的信息呈现方面存在差异,以及传统媒体对待新闻的谨慎态度,和自媒体更为随意却真实的特征等,还包括网络环境中,受众群体对于新闻的认识和拣选,并且依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二次传播等操作。如此诸多信息在社会上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其影响无法预计,因此给公众带来的心理影响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疫情期间运动员心理变化特征
疫情对于整个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影响,即便是并未身处与武汉,也还是会接收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个体带来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心理影响。单纯从新闻上就可以看到,武汉封城期间有多起失踪案件,不止存在于武汉,在其他省份也有发生,多为怀疑自身感染,怕给家庭带来负担而离家出走。一直到疫情结束后半年,还有关于某些人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测的报道,虽然每次检测的结果都是阴性,但是仍然无法使其放下心来步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些问题同样会发生在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之中,对应的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实际工作中必须正视这些心理问题,采取主动面对的态度,展开有效的疏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对于我国而言,运动员多为青少年群体,日常以在校训练为主要生活形态,并且多住校,具有人员高度密集、食宿高度集中的特征。这样的一个群体,日常需要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因此与社会的接触相对而言比较有限,如果能够落实封闭管理,疫情是可以得到有效管控的。但是有效的疫情管控并不代表可以让这个群体免除社会上各类信息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我国疫情爆发于春节前后,这个时间段很多工作学习都会停止,人员从学校单位转入家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运动员群体之中,纵观我国整个运动员群体,有些还滞留在校,但是有一些已经回归家庭。这同样也成为疫情期间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下面分别就这两类运动员群体的心里特征展开分析。
首先,对于尚未离开学校和团队的运动员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因此心理疏导工作的任务也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與此相对,防疫工作则任务艰巨。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源于多个方面,首先,作为一个群体,在行为和认知方式上的从众效应相对而言,会相对比较突出,尤其是对于运动员这样的青少年群体而言更是如此。这种从众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便是年轻群体更多依赖于网络环境,他们也会倾向于使用相似的网站和平台来了解当前的社会动态,并且在对待疫情的态度方面,也会受到群体内其他个体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群体出现的问题也相对而言具有一些集中特征,因此教师在展开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他们遇到的问题,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展开有依据的集体性心理辅导,通常就可以获取到良好效果。
其次,对于分散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在疫情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想特征,相对而言比较杂乱,但是却不具有前述情况那么大的影响力。因为没有了从众效应,因此呈现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不一而同,但是对应的,影响力也就相对弱了很多。即便是作为同学,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但是不在一个生活环境之下,单纯通过网络来进行联系,也很难形成对于彼此思想的影响。对于这样分散在社会家庭中的个体而言,他们接收到的关于疫情的信息,以及面对疫情秉承的态度,更多会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保持关联,包括诸如家庭、社区或者村落等。在此种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变化还会受到家庭的关注,因此作为教师,心理疏导方面的压力就会有所减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虽然从表面看,学校方面的心理工作压力偏弱,但是因为教师和分散在社会中的运动员同样需要依赖网络和电话等远程途径才能获取联系,因此教师想要准确了解到运动员的心理需求,以及向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的难度,都会因此而增加,这就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必然的阻碍。
二、切实加强疫情期间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面对疫情的时候,无论运动员是否在校,教师都应当勇敢承担起心理辅导的责任,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渡过难关。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对于在校群体而言,加强教师与运动员群体之间的沟通,是确保靶向心理辅导的关键所在。在校运动员群体本身呈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从重特征,决定了在心理疏导方面也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这样的群体,心理辅导工作应当以他们接收到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准,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任务。防疫期间,在校运动员群体处于封闭的校园环境之中,学习和训练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单调,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通过网络,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了解防疫工作的展开情况。因此与之相对,教师也应当融入这个群体之中,考察其常用的信息平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问题。除此以外,加强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同样是有效心理疏导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入的沟通,才能发现运动员的思想变化,才能以一斑而窥全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加以疏导。
(二)对于分散在家的运动员群体,保持必要联系,强调家庭作用,是学校辅助性心理价值的突出呈现。我国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很多运动员在这个时间段并不在校,而是已经返回到家庭环境之中。对于这样分散的群体而言,想要再通过上述的那些方法,并无法准确把控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的思想特征,加之教师从时间角度,也无法对每一个运动员个体展开心理辅导,因此整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必然不会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方面应当适当加强与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环境,通过社区表达,诸如好友圈等方式,来获取到个体的更多思想动态,从而便于把握运动员心理变化。除此以外,在教师与运动员沟通的过程中,还应当强调其所在地周围社区环境的价值,包括家庭成员以及社区等多方面因素。让运动员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求助于家庭和社区。在这种情况下,远程的源于校园的心理辅导退居二线,只作為一种辅助性的支持存在。
(三)保持训练节奏不间断。对于运动员而言,学习和训练是他们的日常任务,并不应当因为疫情的封锁或者回家就有所间断。这种对于训练的规划和坚持,无论是对于在校运动员还是对于离校在家的群体而言,都十分重要。对于在校群体而言,在加强防疫工作,封闭校园强化管控的基础上,保持原有训练强度;而对于在家群体而言,有些器械无法保证,则可以通过和学生沟通,因地制宜确定出可行的训练方案。对于在家的运动员群体,鉴于疫情管控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绝对不可以放松,必须加强训练,远程对学生训练规划进行合理确定。这不仅仅是保证运动员综合体能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将运动员注意力从疫情分散到运动状态之中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在疫情管控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对于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加以疏导,保持运动员平稳心态,为其训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岳计辉,王宏,温盛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J].新医学杂志,2019(3).
[2]余江,杨成玉,马瑶瑶,等.四川省武胜县城居民对H7N9禽流感认知、心理及行为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6):493-497.
[3]刘丹.全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81-82.
作者单位:
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