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纪实型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0-09-10王蕾张月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融媒体

王蕾 张月

【摘要】 融媒体时代,警务类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获得不错的口碑和收视,是与国家主流价值理念和媒介技术生态息息相关的,该片在主题立意、制播流程、人文叙事以及受众参与方面的创新策略对于同类型节目创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纪实节目;融媒体;警务节目;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47-02

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更新让“融合”“连接”“参与”等词藻成为时代的注解,目前“媒介融合走过了五个年头,不少传统媒介都生产出一系列现象级产品” ①,在内容产出和传播等一系列过程中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2019年9月,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以下简称《守护》)应运而生,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完结后播放量已突破4500万,豆瓣评分高达8.6分。那么该纪实节目在制作、推出、口碑发酵的过程中有哪些创意创新元素?纪实型节目在未来发展中还可以有哪些突破?

一、《守护解放西》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

(一)主题立意:警务题材契合总体环境

融媒时代,消费多样化媒介产品成为大众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而纪实类节目在诠释时代价值上的优势,使其成为向民众普及重要国策的优质选择。完善法制建设与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②警察是法制社会运转所必需的守护者,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警务题材纪实类节目却显得较为匮乏,《守护》制作方则别出心裁地选择了贴身跟拍警察的警务主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安部门在面对社会关注时,往往只是单向灌输警方信息,与人民群众缺乏直接交流与良性互动。③《守护》直面警民交流难题,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深化立意,将警察接警、出警及其与民众沟通的过程通过摄像头如实留存下来,塑造了踏实可靠、关心人民的警察形象,并在醉酒打架、家庭矛盾与温情互助并存的烟火人间中构建出新型的警民协同合作关系,为新时代背景下拉近警民距离提供更优解。

(二)跨界生产:融媒时代的节目融媒制播

媒介作为人类感官延伸会导致媒介间产生新的比例④,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媒介外部形态与内在结构,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重塑。融媒时代,纪实节目将网络技术、资源以及思维贯通相融,实现更高级的媒体融合。

1.打破制作藩篱

《守护》是一档在融媒体背景下台网资源重组、跨界联合制作的高质量作品,制作方之一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深谙年轻网民喜好,兼具互联网综合社区、视频平台、纪录片出品方等多重身份,既精准定位用户,又为策划与创作注入新鲜创意与想法。而另一制作方主流电视台在为年轻化、创意化的制作班底奠基专业化经验的同时,积极完成融媒转型,与互联网平台交流协作时全力吸收对方的用户思维与产品生产逻辑,并将其植入创制过程,在新旧媒体共存相依的模式中打造高质量纪实品牌。

2.开创多元传播

从节目播出渠道来看,项目方打破单调宣发的局限性,通过构造各传播模块的连接关系,整合多维度信息。首先,在播放平台上串联起追剧抽奖、参观派出所等多元化活动,将专栏、话题调动起来以扩大传播声量。其次,节目方灵活地利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KOL来扩散热点,并鼓励各平台用户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动用一切力量将节目刷屏式推送到更多潜在观众面前。立体式全媒体傳播矩阵改善了主流媒体传播渠道失灵问题,满足了不同圈层的用户需求,创新发展了纪实节目内容生态环节,引发网络热潮。

(三)人文叙事:纪实与娱乐的多元融合

从叙事创新的角度来看,《守护》呈现出深刻的人文本质,在保持纪实基调的同时加入娱乐元素。全片基调严肃却不失趣味,全景式地展现了真实警务处理过程,探寻了背后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通过视听文本凝望社会,在唤醒大众集体记忆的同时引发情感性共鸣和主体性反思。人物不再是影像中为填充主题而存在的刻板素材和单纯载体,而是作为叙事的视角体现一种客观的生存状态。

1.纪实手法关照市井生活

首先,《守护》拒绝虚假摆拍,采用隐蔽拍摄、定向收声等“非侵入式”拍摄手法⑤确保民警不被镜头干扰。节目专注以人为本,以微缩的个体化叙事视角,客观记录公仆们的办案过程与品行为人,刻画了市井生活中的警察群像,如洒脱又温柔的女警官梁慧,正直又体贴的中队长张鹏。同时,节目坚守纪实美学,不仅坚持同期人声,而且最大限度地保存民警办案路程中的市井声音。在第四集中,一位女性市民突然昏倒于焰火晚会现场,正当多警种联动为救护车艰难开路时,城市上空传来了“十、九、八……”的燃放倒数。此刻画面被一分两半,一侧是外围期待倒计时结束的民众,另一侧则是必须在计时声结束前将病人运送出人群的警察,强烈的反差使节目内容充满了紧张感。多元化的纪实手法以赤诚的态度为节目保持了真实感,用非机械式的事实本真优化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2.娱乐元素烘托趣味氛围

在警情内容的选择方面,制作方使用了具有戏剧性和冲突性的案例,如第二集中患有精神疾病的盗窃者抓住民警易点不放,为紧张的接警审讯增添了笑料。后续剪辑则借鉴了娱乐综艺制作手法,常配以戏谑性的BGM和有趣花字,片头也为警员们打造了漫画式出场,运用闪回、慢放等剪辑手法突出重点。不过,节目还是坚守纪实底线,有限度地添加娱乐效果,在叙事上平衡严肃纪实与娱乐语言。

(四)互动参与:节目效果的多维呈现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认为,参与不仅仅是技术使用,它更偏重主动融入的共享实践或文化层面的建构。⑥在《守护》的价值延伸过程中,观众从被动的观看者变成了主动的内容消费与创作者,在内容协作生产的过程中与视听节目实现了深度融合。作为二级文本的用户线上弹幕通过参与意义上的创作解读重构了视频的文化资本。B站的弹幕功能将权限释放给观众,在虚实相间的亚文化空间中革新了协作式的文本生产方式。每当画面里即将闪现出人意料的场景时,“前方高能”等提示型弹幕会立刻出现,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增添一分刺激感。此外,解说型与科普型弹幕提供理解警情的多重角度,玩梗型弹幕则增加影片趣味。弹幕使每一个观众都可以看到所有人对画面和情节的感触和调侃,B站用户也热衷于互相评论他人实时弹幕。第三集中一年轻男子因创业失败欲自杀,深有感触的观众们在弹幕中叙述了各自过往的痛苦经历。在非系统性的弹幕建构中,观众们彼此间的多向交叉式互动交流,加强了与节目的联系,搭建起良性的舆论场域与信息空间,构造了异质性和同一性并存的跨时空社群关系。

二、纪实型节目未来发展策略

(一)深化人文关怀

媒介学的起源应该是人类学⑦,影视作品也需要以人文精神作为支柱,致力于反映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联与隔膜,通过记录真实社会状况展现人类生存实景。但近年来,部分纪实节目在深化人文主义内涵的道路出现了方向的偏差,掉进了琐碎、边缘、犬孺化的裂隙中⑧,这种趋势值得警惕。首先,行业不能窄化、浅化、偏离人文精神内核,要做好社会观察与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社会系统里的哪些要素能引起广泛共鸣与讨论,不能为突出社会矛盾和不公就過度聚焦社会边缘人群。其次,纪实类节目要以温暖的、平等的拍摄角度来关怀普通人的命运。此外,节目还要有批判性,对所表达的议题进行深刻思考与挖掘,不将内容停留在表面的描绘层面。

(二)依靠技术革新优化自身

纵观传媒史,媒介变革往往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传播形态创造或重塑。⑨纪实节目应将技术视为自身一部分,不断追寻充满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变革目标。例如,不再用视听产品来定义纪实节目,随着扩展现实设备的升级进化,创制多元形态的智能终端作为感知入口,为用户打造虚拟与现实相交融的全新世界。在万物互联的未来,纪实节目也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挖掘数据并分析研判社会现状与观众喜好,寻找触发多维度传播的社会动因。

三、结语

《守护》不仅生动诠释了警察这一守护者形象,成为法制社会的优良宣传者,还在选题、制播、叙事等方面实现突破,为全影视行业做出正面表率。在媒体融合的未来图景中,创新的速度、力度与水平将是影响国家、行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纪实节目要实现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就需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发散新思维,提出新方法,开拓新路径。

注释:

①喻国明:《今天的媒介融合应当怎么做——从互联网时代的常识到新传播格局的大势》,《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4期。

②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5月8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5/08/content_5389743.htm,2019年11月20日。

③安瑛:《从宣传到传播:微博时代的警民沟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④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

⑤新华网:《〈守护解放西〉是这样炼成的》,2019年12月2日,http://m.xinhuanet.com/hn/2019-12/02/c_1125299069.htm,2020年12月20日。

⑥(美)亨利·詹金斯、(日)伊藤瑞子、(美)丹娜、博伊德、高芳芳译:《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

⑦雷吉斯·德布雷、刘文玲译:《媒介学引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⑧韩鸿:《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颖州的孩子〉看中国社会行动纪录片的勃兴》,《电影新作》2007年第3期。

⑨黄旦:《试说“融媒体”:历史的视角》,《新闻记者》2019年03期。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