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0杨春丽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分析

杨春丽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民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愈来愈高,作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一定要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去推广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想全面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成效,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推广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侧重阐述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价值,研究群众文化建设中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推广方案,借此供同行借鉴与参考,共促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86-0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是当前社会主义各类事业建设的主干和中坚力量。文化源于生活,群众文化亦如是,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反哺民众、为民服务。组织和开展群文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基于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让大众文化变得更加有意义、有内涵,不仅要发展传统民间文化,还要将诸多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一、群众文化建设价值分析

第一,会提升全民道德修养。若想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科技助力,同时还要提升全民素养,如此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进步。无论是社会主义哪项事业的建设,自始至终都是以群众为主体的,所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群众参与活动、接受文化熏陶后,慢慢地就会改变传统理念和思维模式,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后可以发挥出凝聚人心的作用,还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懂得相互帮助,提升集体意识。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和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提升身心素养,助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序有效进行。

第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群文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立足于民众的基础性文化需求,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后可以愉悦身心、缓解压力,并且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洗涤、传统文化的陶冶,继而便会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群众文化活动通常表现形式都是以社区为单位,主要是服务于民众,保障人们参与相关文化活动,并且可以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第三,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不忘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源自生活,最后要为生活服务,民间文化更是和大众生活相贴近,对群众来说也很容易接受,因此作为文化服务站和相应的活动组织人员一定要大力发扬我们的民俗文化,期间不仅仅要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创建出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还要以群文活动为载体,让本土文化传播出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不仅可以激发民众参与热情,还有益于打造专属于地区的文化品牌。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使得文化活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二、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属于多民族国家,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诸多珍贵无比的历史遗产和文物,这些宝贵财富中蕴藏着极为浓厚的人文精神。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大业的难度可见一斑,所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可谓任重道远。民俗文化多样性特点存在,在如此复杂的工程建设必然困难重重,因此做好民俗文化的继承发扬工作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当前时期的文化传承,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所以发展民俗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得到国家和政府以及人民的支持。国家与政府要提倡民俗文化大发展,即便是现在取得了诸多可观成就,但仍需要得到群众的积极配合,如此才能促进民俗文化大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变迁与更替,内容方面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再加上民俗文化开采严重,导致很多民俗文化濒临灭绝,因此不仅要倡导民俗文化,还要大力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不能让破坏大于保护。

因为国家各级文化机构以及社区等都在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号召,经常性的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演出活动,人们的业余生活愈加丰富多彩,这便大幅度推动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群众在工作、生活之余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尽管说群众文化活动在各地区拓展开来,但在后续发展中仍遭受重重阻碍。随着民众物质水平日渐提升,群众工作开展也在不断深入,这对于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以及帮助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群众文化活动中民俗文化功能之体现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了解文化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建设群众文化。民俗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第一点是社会认知功能。群众文化的社会性特点、大众性特点突出,民俗文化则是一个地区历经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体系,由人民所创造。由上可知,民俗文化具备着明显的社会认知功能,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春节年画多为龙凤呈祥,象征着美好和幸福,再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习俗,这无疑不反映了社会文化。民俗文化中的社会认知功能,对群文事业的发展而来至关重要,其民俗性特点突出,并且具备着很高的社会价值。

第二点是道德规范功能。群众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并非低级趣味型的文化,具备着巨大的道德规范作用。国民世代崇尚真善美,比如说诚实待人、拾金不昧、孝顺老人、尊师重道等,这些都属于群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四、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分析

(一)打造民俗文化基地

为了全面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创建民族文化基地,加大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中心更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出来,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凭借物质基础和有效宣传等,传承和发扬好民俗文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连年提升,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开始不断增加,各式各样的业余活动相继涌现,大家不仅追求物质满足,更加注重精神满足。国内很多文化场所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这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还会大幅度降低民众参与群文活动的兴致。

为了促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正常、高效进行,作为文化主管单位一定要发力,应致力于示范性民俗文化基地建设,并且还要做好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顺势加强场馆建设、场地建设力度,优化民俗文化馆的软件、硬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民俗活动组织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文化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与经验。当务之急一定要遵循本地区特点和发展现状,针对性的创建文化基地,如此方可有力发挥出传统民俗活动该有的价值。

(二)加大力度去发展地方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实际上很是依赖于地方文化,由于民间文化形式过于单一,因此大家对它的敏感度不高,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文化需求。因此作为文化服务中心,一定要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引发大众共鸣的同时还要让文化活动形式、文化活动内容更为新颖,如此方可激发出民众的参与热情。如河南地区流行的豫剧,在整个河南地区的受众群体比较庞大,并且也被列入到了非遗名单中,近年来省内多地开展了“豫剧下乡”活动,大家可在民俗艺术中接受民间艺术熏陶,以戏曲演唱的方式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如此不仅可以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发扬传统文化

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特色,是一个地区的精髓所在,通过传播文化可以提升地区影响力。群众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文化两个层面,所传递的价值观理念会影响世人,让人们更加认同传统文化,并且传统文化不会遭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依然会长存在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史中,所以也需要对其不断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黯然失色。所以经济虽在发展,但期间不能遗忘民族和民俗文化,我们要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和吸收文化经验。

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前需要设置好相关主题,活动主题务必要彰显民族文化,并且还要和地方特色相关联,全方位、多角度保障群众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高度融合,并和社会主义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相融。由上可知,将群众文化活动与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可以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具感召力,从而保障群众融入文化活动期间可以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家在参与文化活动的整个阶段中,还可以提升文化自信与加强自我文化修养。

(四)群众文化发展与创新

群众文化就是借助继承、创新、去糟取精等手段所形成的一种文化體系,对社会活动做出反应,因此进行群众文化创新时是要实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双创新。群众文化形式是一类动态发展过程,但内容却稍显陈旧,像是划龙舟、舞狮子等文化活动多年来还是老样子。所以一定要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由此去反映出活动主题思想。思想内容表达也很重要,要不断创新活动表现形式,因为继承与创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工艺品制作

当代人生活富足,但是很多民俗活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甚是消亡不复存在,民间工艺品由于不能满足时下市场需求,慢慢地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掉。民间工艺品是民族文化和群众文化二者相融的体现,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民俗文化的代表。所以文化服务中心一定要发力,鼓励地区恢复民族工艺品,保护非遗传承人和手艺,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根据民俗文化发展需求,推行和创新传统民俗工艺品,由此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技艺,还可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效果。

五、结语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传统民俗文化日渐被商业化产品替代,当务之急就是要立足于民众的文化需求,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由此去弘扬我们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要通过打造民俗文化基地、发展地方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群众文化发展、工艺品制作等手段,盘活待消亡的民俗文化、民间技艺,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继而提升全民素养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建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基层群众文化[J].艺术家,2019,(01):164-165.

[2]周海阳.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002):146-147.

[3]刘琳.群众文化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研究[J].北方文学,2018,(11):189-189.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分析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分析:是谁要过节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回头潮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