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及赏析

2020-09-10陈琳

今古文创 2020年36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陈琳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国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翻译又分为景点介绍资料翻译、景点名称翻译、旅游手册翻译等等。本文以目的論为指导,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出发,将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分为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和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研学理论后,结合实例,分析并提出在旅游翻译的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6-0093-02

一、引言

旅游翻译和文学翻译、政治经济类的翻译都不同。他的功能更加侧重于“诱导”受众,或者说是“呼唤”受众。而且旅游翻译包罗万象,它包括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景点名称的翻译、旅游地图翻译、旅游广告翻译等等。本文主要是通过目的论的翻译视角,针对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展开研究。先从翻译功能性,对旅游景区的介绍词进行分类,继而结合实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景区介绍词翻译进行展开讨论。

二、目的论与旅游翻译

德国许多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对翻译理论的讨论非常激烈,但大部分人都比较赞成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观点。赖斯早前就对语言学及翻译理论有了较深的探索,并有了一定的见解,弗米尔后来又继承了赖斯的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并加以继承,以目的论为主的翻译基本理论最早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中提出的。

其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实深入了解会发现,严提出的复“信、达、雅”翻译原则应该是与这三原则相符合的。目的原则要求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策略或者说翻译方法的选择首先都要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将目的论三原则运用于旅游翻译也是恰到好处,译者在进行旅游翻译时,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翻译,外国游客对景区的接受度更上一层。

后来纽马克也将语言功能和翻译结合起来,他在赖斯的“信息型”“表达型”和“祈使型”三类文本的基础上,将各类文本体裁重新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而这恰好与旅游翻译的呼唤性相吻合。

但是其实仅仅把旅游翻译定性为呼唤性的翻译是不准确的,本文虽然着重介绍的只是旅游翻译这一大类当中的旅游景区介绍词的翻译,但是不同景区的介绍词也是截然不同的,景区介绍词的文本风格也是取决于景区本身的风格。其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本文讨论的是如何能使中文景区介绍词的翻译深得外国游客的心,不仅仅能使外国游客理解景区说的是什么,更能使他们领悟景区的美感。因此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将景区介绍词的翻译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和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

三、不同类型的景点翻译

1.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

所谓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这里指的是旅游景点翻译更侧重于介绍景区可视内容,向游客介绍眼前所见之物。例如景区介绍词中描绘了景点的地理位置,景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这类景点介绍词皆有实物实景,所需要翻译的内容较为通俗易懂。下文是一则对鄱阳湖景区介绍词的翻译

例: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冬季候鸟栖息地之一。

Poyang Lak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main tributar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lake covers the area of 3150 square kilometer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excellent, and it is a very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protection area in my country. It is also ……

就对鄱阳湖的景点翻译来看,这段旅游景点的介绍并没有特别的地方,隶属于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只是很普通的景点介绍,描述了鄱阳湖的位置,它的地位,以及作用。所以英文译文几乎是逐字翻译。所以在翻译一般性旅游景点的时候,大多可以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译文内容与原文尽可能的一致。

2.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

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又不一样,这些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中都包含着故事,或景物各有出处。在向外国游客介绍此类旅游景点时,不仅要将眼前所见之景描绘清楚,更要将景点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告诉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懂得这趟旅游的意义所在。下面以宜春市禅博园某景点资料翻译为例,展示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的翻译。

例:建筑样式从印度桑奇大塔衍化而来。五角配五亭,五个墙面上分别立五位宗师雕像。五叶坛顶部为“拈花微笑”贴金铜像,形为佛手拈花,又似凤凰展翅。

The architecture style of Wuye Altar is from Santa Barbara in India. Each Pentagon together with a pavilion.Five master statues are respectively on five walls.On the top of the altar stands a overglid bronze statue. It's a shape of Buddha's-hand pinching a flower,just like phoenix winging.

如果像上面的译文一样翻译此类文本,没有任何改动,只是将文本中的人名或者物名翻译出来,没有进行任何的翻译处理,最后的翻译效果肯定不是十分理想的,游客几乎不会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这样也就很难将真正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所以译者在对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要用到更多的翻译技巧,还要多利用增补的翻译方法,力求把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向游客介绍清楚。

3.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

在旅游景区的内容翻译中,还有一类就是以美学为导向的翻译景点。这类景点的翻译相较于之前的两种旅游翻译又有所不同。侧重点并不是要向游客介绍眼前所见之物,也不是要深究景区背后的故事,更多的是要描绘景区的美,用更加抽象的手法来描绘景点,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在此特列举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翻译为例,以作赏析。

例:“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九寨沟风光之美,实际上百倍于这样的描绘。就四川的名山秀水而论,总是有它们各自的独特风格和个性的。如峨眉山的“秀”,青城山的“幽”,剑门关的“险”,夔门的“雄”。

"In Jiuzhaigou, lakes meander for miles, with wooded hills mir-rored in the clear water." The scene, actually, is much more beautifful than can be put into words. Sichuan Prorrince is rich in scenic wonders, each with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the elegance of Mount Emei, the serenity of Mount Qingcheng,the sharp precipice of Jianmen Pass, and the grandeur of Kuimen.

以美學为导向的旅游景区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讲可能是最难的了。其中有两点。第一,这类景区的景观通常不会是具体的事物,或者说是原本景观的夸张。第二,译者要做到的不仅是要将景区内容给翻译出来,更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原本中文里面的美感。就好像九寨沟的景点翻译,从中文看来,景区内容似有似无,景点介绍又如梦如幻。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下一番苦功夫了。目的论中提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所以在翻译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资料时,译者不妨探索一下译入语文化中是否有可借鉴的事物,以此使得翻译文本在保持美感的同时亦不失真。

从以上三类旅游景点的翻译中,不难看出一般性旅游景点的翻译,译者多注重“信”,力求忠实于原文,将眼前所见的景物描绘清楚,翻译文本通俗易懂。而到了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翻译,因景区多牵涉到历史故事,文化底蕴深厚,译者在将眼前之景描述完后,还要将背后的内容表达清楚,这时就要使译文还要尽可能做到“达”,使游客知道景点的来龙去脉,不至于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至于到了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翻译,译者就要更大限度的美化景区的实物,多采用意译的手法,将译文更加趋向于“雅”。由此可见,虽然都是旅游景区的翻译,但是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却不同。

四、总结

本文在以目的论一系列原则为指导,对不同旅游资料进行文本的分析,试图探索旅游文本这类实用性文本的汉英翻译方法与技巧。旅游景点英译的目的是向游客推广各地的旅游资源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将本土文化推向世界。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中外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进行翻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文本英译中常用到的几种翻译方法与技巧:文化类比法、直译法与意译法、增补法与删减法等翻译方法。尽管本文试图对旅游景点翻译进行全面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局限性。面对旅游翻译文本纷繁复杂的内容,在进行翻译活动之前,译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翻译文本进行仔细研究,具备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必须要做到终生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88-189.

[2]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王欣媛,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6,(5):194-195.

[5]吴森.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6]徐丹.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4).

[7]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9.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