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跑起跑与途中跑的教学分析

2020-09-10宁波

体育时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短跑教学分析

宁波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33-02

摘  要  短跑教学对省队队员身心素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为有效提升短跑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起跑和途中跑技术的教学。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了短跑起跑的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探讨了短跑途中跑速度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提出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创新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短跑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短跑  起跑  途中跑  教学分析

短跑竞赛中,起跑和途中跑对成绩的影响极大,故此在进行短跑教学过程中教练员需要根据起跑和途中跑彼此不同的技术特点对省队队员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下对短跑起跑的教学和途中跑的教学进行分别论述,期待能够为省队短跑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短跑起跑的教学分析

短跑起跑技术的教学目标是想要使湖南省队全体队员的全部身体迅速完全摆脱一种静止运动状态。故此,如果我们想要同时获得最优的跑步起跑训练效果,就必然需要保证短跑中的队员在自身身体动作、力量和身体关节运动角度等诸多细节方面都能做到最好。短跑运动教练员必须首先要教授运动员对短跑起跑各个动作的基本运动力学原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日后的训练中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教练员在起跑教学中可以指导省队队员学会利用起跑器来帮助两腿的角度实现最优化。起跑器的正确安装位置以及位置选择需要根据每个队员的身材、腿部和膝关节的不同运动姿势角度而定。据目前国际相关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显示,运动员起跑时和赛前预备时起跑的运动姿势应为大腿和小腿角度约成120°,以保持这个角度的标准安装起跑器的效果最佳。不过这个正常的训练角度,对于一些处在短跑比赛中的训练新手而言对其训练效果并不太好。故此,在实践中,教练员需要将省队队员划分层次,对层次属于新手的队员允许他们在一开始使用起跑器时将腿部角度稍微加大一些,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逐渐地调整至上述角度。前后起跑器的距离一般为35.4~35.5cm,不過据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前后起跑器的距离为15~25cm时 起跑的速度更快。在实际教学中,教练员需要在参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省队队员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最佳的起跑器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教练员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指导省队队员分配自身手脚承重比例和手指的位置。在短跑起跑过程中,运动员对自身体重的分配也是极为重要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短跑或者起跑时,运动员双腿承担了身体绝大部分的体重,占比高达75%,而双臂所承担的体重仅占25%,这样将会促进运动员起跑效果大幅度提升。在起跑过程中,手指的位置摆放也很重要。教练员应当指导省队队员在起跑时将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小拇指在大拇指的后面,这样就能够使他们的身体重量均匀地分散在各个手指上,以使起跑动作完成得更为稳当。

二、短跑途中跑的教学分析

途中跑训练是现代短跑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最快的奔跑速度以便快速抵达终点。由此看来,途中跑的课程教学建设是目前短跑运动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一,教练员应该需要明确分析影响途中连续跑步和速度的几个因素,并力求在教学中指导省队队员对一些不利于途中跑的因素予以排除。一般而言,短跑途中的长跑的一个技术基本要领是“大、快、直、扒、松”。所谓“大”,是说运动者手臂摆动幅度一定要大;所谓“快”,是说手臂摆动和步频的速度要快;所谓“直”,是指身体的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要尽量展开、伸直;所谓“扒”,是指说脚掌积极主动扒地;所谓“松”,是指身体要放松。在这诸多综合技术运动要领中,速度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当然是步伐高频和运动步长,而这两者均直接受到人的身体运动姿势和抬臂摆手抬腿摆臂技能等的直接影响。故此要想提升途中跑速度,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排除。

第二,教练员需要指导省队队员解决好主要的矛盾——后蹬和前摆的力量、速度和角度等问题。在慢跑教学工作实践中,教练员可以在每个起始训练阶段首先指导我们省队全体队员通过不断的多次重复跑步练习熟练掌握正确的中途快速跑步和姿势,然后通过幽默的授课语言和轻松的教学氛围来帮助我们省队全体队员有效缓解自身心理紧张压力、摆脱紧张焦虑情绪,使整个中途的慢跑训练动作更为准确和连贯。另外,教练员还要特别注意引导我们省队全体队员积极主动发现自身问题、思考问题和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从思想和能力上提高运动员对中途跑技术动作的认知。最后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教练员要侧重对省队队员身体重量分配、动作协调和途中跑节奏性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第三,教练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省队队员的错误动作,对他们正确的技术动作也要予以表扬和强化。途中跑动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较长时期的、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故此教练员需要对途中跑技术重难点问题了然于心,然后对省队队员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他们错误动作的形成原因予以分析,并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省队队员在开始阶段对后蹬发力的认知不够,这就使得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后蹬乏力的情况,教练员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概念的讲解和动作的演示加强运动员的理解。又如,教练员在进行后蹬跑动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肌肉发力的感觉,然后再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从蹬地到后蹬跑,再到加速跑的训练。

第四,在体育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教练员还可以利用“线上+现下”体育教学的模式,对于途中跑这种较为复杂的动作,教练员甚至可以将这些复杂动作的数据进行适当拆解和整理,然后通过录制这些动作的讲解视频,并上传到体育教学传播平台上以供山东省队全体队员学习下载,反复观摩。在线下比赛教学直播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摄像机等移动设备来记录下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以及完成后的情况,然后将这些视频上传到教学直播平台上,供山东省队参赛队员免费下载,避免错误的再犯。还可以让省队队员自己录下课后动作练习的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然后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动作进行点评。

三、结语

短跑运动虽然距离比较短,但是教学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却很多。短跑中的起跑和途中跑技术对男子短跑两项运动比赛成绩的决定性极大,故此短跑教练员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也就需要特别注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指导。此外,还要对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不断创新,不仅要使短跑运动员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加强对短跑动作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还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发现实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新媒体运动时代背景下,教练员还需要加强自身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努力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便更好地提升运动员短跑的起跑和途中跑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山.短跑起跑与途中跑的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71+73.

[2]张万程.短跑教学训练常用的方法[J].田径,2020(07):12-13.

湖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短跑教学分析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教育
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