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20-09-10王光艺
王光艺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得美术的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学科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文将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创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16
新課程标准的改革,使得培养学生的目标发生众多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数外主要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文化素养,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增强则依靠美术课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开朗喜动,富有想象力等特点去开展教学实践。要让美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能力。
一、有趣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术课程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很难改变美术是副科的陈旧观念。部分美术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投入教学的热情也不多。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就直接依据美术教材上简单的内容教学,并没有根据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心理,去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这使得美术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重视程度的降低,对美术学习兴趣和热情的丧失。甚至会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要改变此现状,就需要教师对课堂精心的设计,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愿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向日葵》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盲盒猜物”的活动,将瓜子装入盒子中,让同学们通过摇、摸、闻、尝等动作猜测盒子中是什么,并向学生介绍瓜子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认识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实,引出课题。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向日葵的颜色和组成。最后教师演示绘画向日葵的过程,学生临摹绘画。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美丽,也对绘画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欣赏世界各国不同画家的优秀作品,并理解其中含义,是小学美术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领悟,是十分不容易的。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积累和美术素养,并且要结合他们难以对一项事物长时间精力集中的身心特点,耐心细致的进行引导。在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义,然后通过提问等方式,一起分析这幅绘画的特点以及使用的绘画技能。当然,教师也需要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说出对作品的欣赏之处,以及所感悟到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和印象深刻地认识尝试去临摹,或者教师在黑板上或者多媒体上做引导示范,学生学习临摹等方式,帮助学生动手创作。要尊重每个孩子,他们是有着不同色彩的不同个体,切不可用统一的标准去限制孩子们想象力的发挥。要多创作机会,让孩子们可以有机会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善于发现他们思想和作品中的闪光点,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创作的欲望。
三、利用美术手工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手工课程能够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课程往往是美术教师最不愿意上的。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为两个,第一是手工材料的准备。现在的小学生课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他们心中,手工课材料的准备无疑又要花费他们玩耍的时间。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将零花钱花费在手工材料的购买上。第二大问题是手工课的组织纪律问题,手工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一起做,那老师很难将精力分散到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来。因此,手工课的课堂纪律是十分混乱的。针对学生对美术课材料准备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改善。一方面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准备不需要购买,只需要在生活中收集的材料,如旧衣物,旧报纸,旧瓶盖等等可以利用的资源。第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手工课中来,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奖励给材料准备齐全,课堂纪律良好的同学。有效改善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演示步骤制作成为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观看,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进行游走,既可以监督课堂纪律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和难题。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手工制作当中。在开展手工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受到美术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美术课堂上完成一件较为大型的美术作品,而布置美术作业又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但也需要注意,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不能盲目分组,美术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动手能力和性格特点有一定评估,强弱搭配,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四、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促进学生动手创作
除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外,丰富的美术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但这样的活动举办要注意的是,要有适宜的主题,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比如制作我的校园模型,同学们可以选择任何材料制作,可以是卡纸,可以是泡沫塑料制作的模型,也可以是用泥塑制作。其次是要给同学们充分的准备时间。时间太紧,学生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那这样的活动就变成了敷衍。最好是利用每学期的小长假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和父母或者其他小朋友一起制作,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养成勤动手,善思考的习惯。当然这样的活动每学期不宜举办过多,一到两次即可。次数过多也会降低学生对于活动的新鲜感和热情,也对主要科目的学习有一定影响。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以孩子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为目标,要利用小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想要探索的欲望,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开展有趣的手工制作过程,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动手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敢于动手,想要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要求美术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认真投入到美术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朱小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7.[2]陈章永.浅谈中小学美术活动课中的“个性化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