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情”

2020-09-10李星刘萍安蓉

今古文创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作品村上春树转型

李星 刘萍 安蓉

【摘要】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开始进入日本文坛以来,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他国文字进行传播,作为日本作家他也取得了世界性的讨论,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作品中也会提及中国的部分。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文章中的中国描述,深入分析当代日本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村上春树;作品;中国观;转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17-02

课题来源:1.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项目号:XSYGG201904);2.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中日关系与新国标”下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就业前景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9JK0921)。

一、引言

村上春树从上世纪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了当年的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开始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村上春树作品中蕴含的彷徨、孤独与当时时代发展过程中泡沫经济的日本经济吻合,在作品翻译并在各国发表之后获得了全世界范围的肯定,其中最为出名的《挪威的森林》更是達到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在中国出版之后也获得了广大的受众与好评,对于中国青年作家的成长有着极大的推进力,不少导演例如王家卫、关锦鹏也受其影响拍摄了相当出色的文艺片,在村上春树创作过程中逐步开始从旁观的角度开始介入人物心理层面,之后创作内容中对于中国的态度和观念也产生了变化,尤其是中日战争中的历史层面的问题更是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村上春树与他的作品变化历程

村上春树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生在日本京都的,京都作为日本的宗教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的气氛非常浓厚,村上春树出生之际正值二战胜利,日本处于美军占领之下,同时民间开始发展和平以及民主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熏陶下村上春树开始逐渐长大。父母并未限制村上春树幼年的阅读,但是比较局限,主要是美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的文学作品,这导致村上春树对于日本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在高中之后才开始逐渐流露出对本国历史认知的渴望。

由于美军占领,当时日本文化中正在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文学作品、爵士乐以及酒吧文化。村上春树进入早稻田大学开始读书时,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抗议运动,当时村上春树也有参与,但是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最终依旧是体制的胜利,因此这个阶段不少学生产生了梦想破灭的感受,也就形成了后来村上春树创作中那种空洞、孤寂、迷惘的精神色彩。这件事也成为作者创作《且听风吟》的初衷,并由于这部小说的创作而正是踏入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创作的初始阶段,村上春树将日本语言文字中的粘着感发挥到极致,语言中有一种平和且淡雅的美,轻快中还带着一丝微妙的意趣。同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并不执着于日本小说那种淡泊感,而是更加注重以广阔的视角以及宽泛的格局对待世界,在创作过程中坚守自己优雅轻灵的写作风格,将文学内容逐步融入作品之中,由此变化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本质上还是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的。

村上春树作品主要是着眼于日本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同时关注人们在经济发展阶段的灵魂的变化,从而揭露暴力并反抗暴力,从而获得灵魂的自由,这也是全世界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产生共鸣的主要原因。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蕴含了对政治的关注,以及对不公正的抗争精神,即便人物是处在社会和政治边缘的身份,但是却还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同时,村上春树认为日本社会还是处在一种封闭性极强的状态中,对社会体制和暴力采取掩饰的措施,而不将更多真正的历史揭露在人们面前,尤其是对于亚洲其他被战争侵害的国家所造成的侵害,日本官方一贯在逃避战后应当承担的责任。

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十五年主要的创作是较为超然的,整体任务内容都是以旁观的、疏离的姿态进行描述的,其中充满了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对体制的暴力也给予了抨击。而在转型之后,村上春树则开始以自身介入的角度进行描绘,尤其是致力于清算历史遗留问题,对社会现象、历史往事与当代体质的批判更显激烈,且抨击的内容深刻而全面,展示出文人斗士的姿态。

三、村上春树作品反映出意象化的中国

村上春树在接受台湾的采访时也曾提到过由于自己之后进入神户居住,那里有很多中国人,因此具有一定的中国情绪对他而言是自然而然的,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中国情结也屡次被表现出来。

在处女作《且听风吟》发表之后的第二年,村上春树就发表了《去中国的船》 ,这部小说就是以中国人为题材进行选择,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在村上春树眼中本身就具有文化层面的深层含义。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近代之前曾与日本有着密切的邦交,在科学技术、农业发展、文化领域、宗教传承方面日本不少的文化内容都是由中国传入的,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国家制度也被日本模仿,现今一些日本社会风俗也是由中国传入后衍生而来的,在文化上日本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烙印,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日本国力发展却对中国实施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重的伤痕,这也是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蕴含原罪概念的根本原因。

分析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中国人物可以发现,日本社会对于中国人的感受普遍是冷漠且疏离的,因此给予了中国人很多伤害,但是作品中的“我”却是对中国人充满亲切、歉疚以及无法释然的情结的,这也是一种日本大众对中国的普遍认知,其中点出了中日两国发展的现状:曾是一衣带水、和睦相处的邻国,现今却因为战争使得两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隔阂。

四、村上春树作品涵盖的中国图腾

在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中曾经不止一次出现“羊”的形象,其中“羊”这个形象也和中国的形象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对羊这种生物的崇拜是世界性的,在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的本体就是一只神羊,古希腊传说中宙斯出生之时就有母山羊为其提供乳汁,在古罗马传说之中畜牧之神本体就是半身为羊。羊的形象是高洁、伟大、洁净的,即便是以龙为图腾的中国,在龙形象合并过程中龙的头部也是羊的面孔,也就说明在原始社会曾有部落将羊作为图腾进行崇拜。

五、村上春树作品里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作为青春三部曲中的《寻羊冒险记》不同于村上春树早期的作品,其中引申意义更加明显,尤其是对日本社会的暴力根源进行了严厉的质问。

《寻羊冒险记》的明线是讲述主人公在右翼势力的胁迫下去找寻羊的故事,当最终找到时却牺牲朋友与羊同归于尽的故事,但是实际上暗线则在描绘日本对于满洲的侵略历史。村上春树称自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讲座中提及,羊其实就是当前日本政府对于经济、文化等现代化设施推进的征兆,寻羊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日本近现代发展的恶之根源,也就是军国主义的发展。

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描述的在日本、朝鲜、台湾实施的大规模农业计划实际上就是对于中国的侵略,其中要追溯到日俄战争时期。日俄战争是上世纪初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地区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明治维新的经济体制演变,在科技方面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完成资本主义演变的国家,但是由于自身改革不彻底,当时还有很多封建残余势力,在资本主义演变过程中逐步融合形成军国主义思想。之后对中国的掠夺也成了日本自身发展的原始资金基础,利用原始资本积累日本在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的同时开始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之后更是针对满洲展开殖民,在近代打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发起了侵略战争,妄图吞并亚洲而后称霸世界。这部小说中不仅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侵华战争,更是揭露了日本这个阶段对中国侵略的全过程,这一行为体现的勇气也反映出村上春树本身具有的知识分子血性与历史担当。

六、结束语

村上春树对中国的感情是复杂的,在创作初期他表达了对中国的好感以及原罪意识,在作品中呈现了他对中国文化、传说的兴趣,以《寻羊冒险记》为开端,村上春树开始更多地讨论日本式恶的产生源泉,反思日本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弊端,以作者自身的善惡观,在文学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中国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陈高峰,陈艳.莫言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以《生死疲劳》与《1Q84》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7):78-80.

[2]欧阳晨煜.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伪零度写作——以《再袭面包店》为例[J].名作欣赏,2020,000(003):140-141.

[3]陈艳,陈高峰.莫言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书写——以《檀香刑》和《挪威的森林》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54-56.

[4]许静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历史指涉及历史观——从《寻羊冒险记》到《刺杀骑士团长》[J].鄂州大学学报,2019,026(002):50-53.

[5]徐莉.孤独是一种精神——村上春树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的美学维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000(002):75-78.

[6]张玉莹,米丽英.表象与真相之间——解析村上春树小说《天黑以后》中的暴力元素[J].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2019,009(002):48-54.

作者简介:

李星,女,陕西兴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育。

刘萍,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日本文化。

安蓉,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作品村上春树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长大的瞬间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