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2020-09-10曹静

南北桥 2020年5期

曹静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课堂上教学效率变得更加的高效。然而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087

小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非常的大,对于知识的好奇程度特别的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通常会对一些知识的学习表现得十分的积极。但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又处于一个不可自控的阶段,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或者是现场高涨的教学环境下失控,从而造成他们在课堂上偏离教学的主题,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被大大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到语文本门学科的教学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性,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增强知识的美感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小学教材内容的设置通常十分的简单,这些都是为了迎合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来为他们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虽然非常的简单、非常的通俗化,但是它在简单当中同时也呈现出了相应的美。小学语文的课文,通常它的叙事性、故事性、抒情性比较强,它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通过一些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一些哲理。但是语文又是一门文字叙述非常多的学科,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体现出枯燥的特点。这个特点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疲惫感,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课本教材当中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呈现。教师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教授的时候,应当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增强知识的美感。教师不能够把课文仅仅作为一篇文章来进行僵硬的讲解,更应该的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来给学生进行分享。这可以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分享当中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当中所传递的知识,还能够感受到故事当中的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风景。

二、把语文课堂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语文是所有学科当中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科目,在语文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在生活当中的运用十分的广泛。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对于语文的知识学习来也应该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增强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在讲述具体人物相关精神的时候,不仅应当讲述该人物在文章当中所展示的精神,还应当为这种精神的传承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具体的载体。因为在书本上所讲述的人物通常是某个领域非常出名的一些名人,通过他们的故事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而要想使得学生对这种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则需要教师结合一些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小故事来展示同样的精神,再通过课文当中的名人所展示出来的精神进行主题的升华。而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明白这个伟人所体现出来的人物精神,还能够在生活当中为这种精神找到更多的载体。这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一精神的理解,同时这种精神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运用,也给学生形成了良好示范作用,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不断地增强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三、引导教学,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大大增强。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则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通常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仅仅是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而没有把这些知识在自己的脑海当中进行不断地理解和创新,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所以学生无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打破原来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多的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语文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号召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讨论来理解这一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哲理。这样不仅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导性,还能够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于知识的记忆变得更加的深刻。

四、设立课堂教学规则,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面都需要设立相应的规则,来对组织里面的人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因为一个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相关领导人的号召和管理,而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得组织的一切行为有章可循。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与课堂秩序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高效课堂中的秩序通常是井然有序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两大不可控的因素,第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学生,第二个不可控的因素就是课堂的秩序。而这两个因素之间同时也存在着必要的联系,因为学生是课堂当中的学习主体,而课堂秩序是由学生的行为所组成。因此,要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就需要为课堂制定相应的规则,用这些规则来规范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听讲、回答问题等等的具体行为。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学生接触正式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准确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重点,从而对这些知识进行及时的吸收和记忆。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准备一个笔记本,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講授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学生在下课后也应当对于课堂上所做的笔记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复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加高效的吸收和消化,才能够使得他们学习得更加的高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注重课堂当中知识的生动性,增强教学内容的美感。同时也应该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语文知识的具体实用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引导式教学,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设立课堂的教学规则,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廖群君.刍议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2016(8):38-38.

[2]孙素华.语文课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J].电子制作(1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