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探索

2020-09-10罗妮

今古文创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是综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知识的基础课,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面对当下职业需求的进一步具象化,传统课程的学习模式逐渐与职场脱节。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使传统学科的课程建设必将走上改革之路。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93-02

一、应用型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定位及教学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專业学生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是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学习本专业相关专业选修课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从事语文教育和一切文化工作的基础。这是一门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对古典文学中的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格修养,最终为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服务,为提高民族自信心服务。

就一些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走向分析,本专业71%的学生的就业岗位为中小学教师,16%为公务员,10%为公司文员。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增、新办中小学及培训机构需要大量的老师,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一个入职的门槛。打造并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成为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成果导向的决定因素。在新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诗词、中国古典文化相关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大幅提升。据统计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文共计176首(篇),这表明非研究性大学的人才培养中,汉语言文学学生能否顺利入职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是否能够把古典文学的基础知识讲授清楚。在长久的传统教学过程中,这门课程一直是以理论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展现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方方面面,然而,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学知识及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这些知识的储备都是单一的、平面的、易于忘记的,很难将这门课的精髓一一吸收并得以展现。

故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教学技能就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求职之路成败之关键所在。

二、解读对标岗位工作流程及能力需求

一些应用技能型高校,将打造应用技能型人才制定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根据职场走向与学生诉求,我们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细化为“国学及语文教育方向”和“文化传播方向”,主要打造中小学语文教师和从事企业文化宣传的公司文员。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定位,本课程主要在教学中培养中小学教师这一岗位所需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古诗教学能力、诗词诵读能力;培养公司文员这一岗位的文化认知能力、文化宣传能力。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流程。通过市场调研和社情分析,打造与职场对接的“准中小学教师”,首先要清楚教师的工作流程,她们的工作流程分为:了解教学对象、解读教材、编写教案、课前备课、课后反思这五个版块。

第一,了解教学对象。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及辅导方案用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解读教材。正确精细解读文本,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今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对教学的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第三、编写教案。确立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整理并记录下来;第四、课前备课。对已编写的教案进行二次梳理。针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学情,围绕课程目标小范围地修订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第五、课后反思。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性的小结。帮助教师及时认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

(二)公司文员工作流程。针对“文化传播”方向的学生就业目标,结合职场目标,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公司文员的基本流程可分为:文案写作、文化活动策划、企业文化宣传三个部分。

第一,文案写作。文案写作是组织活动之前的前期准备,是整个文化活中对书写表达最重要的部分;第二,文化活动策划。将整场企业文化宣传的每一个步骤都加以细化,需要丰富组织能力;第三,企业文化宣传。通过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企业文化的独特之处。

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社科基础以及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顺利从事语言教师及文秘等相关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基于此,对标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制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规划。策略即为突出国学教育——练内功;强化能力训练——重实践。

三、教学改革步骤及方式

结合行业目标对应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古典文学鉴赏解读能力对应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岗位。古典诗词教学能力对应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提升文化修养能力对应公司文员、编辑岗位。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活动,重构教学内容:

(一)应用型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情”分析。1.基础薄弱。本专业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高,高考平均分在450-460之间,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不够,从而导致古典文学鉴赏、解读能力偏低;2.踏实认真。本专业学生85%生源地为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该地区学生的总体特点艰苦朴素、踏实认真,但思维开拓度不够。多数同学的职业目标都是中小学教师,并且要回到生源地工作;3.表达能力弱。本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课堂秩序最好,但活跃度不够,表达能力比较弱,这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属于薄弱环节。

(二)结合本专业“学情”重构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原有理论知识主要内容为文学发展的背景及特征、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主要作家及作品介绍、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主张等。结合学情分析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剧场与小组讨论、外出文化调研进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提升文化修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对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具体改革方式为:

1.低教学难度——对应学生学习能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时代从前秦到明清,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涉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跨越时代长,文学体裁多,其中名家名作浩如烟海且文字佶屈聱牙。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降低教学难度,重点解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助力学生提升教学能力;2.缩短教学时长——提高学生参与度

据调查,《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原有院校教学周期为四学期,共192课时,12学分;最新版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照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本门课已经调整为三学期,102课时,6.5学分。在缩减课时的同时设计多样环节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增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1)第一课堂活动(课上)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法等工作过程系统化范式的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遵循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除了教授、讨论、展示有关作家和作品的具体内容以外,輔以自学辅导、诗词朗诵欣赏、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研读、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历史小短剧、授课实践等活动。在抓好第一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要求学生课后做进一步思考,且有适当的背诵要求,撰写读书笔记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重视讨论与展示的实践环节,根据内容的不同,随时调整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最后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四、结语

应用型课程改革是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无论是在课程设置师生角色定位还是考核方式上都要不断改进。要加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真正在教育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专业产出导向要求,围绕学生专业核心素养与能力形成要求,持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威韵.论如何创新优化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J].文学教育,2020,(5):80-83.

[2]朱艳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70-71.

作者介绍:

罗妮,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