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2020-09-10徐婉莹

今古文创 2020年38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

【摘要】费力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是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韦伯、舒曼等同为德国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作过多种音乐的体裁,涉及交响曲、钢琴小品、序曲等。然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他首创了形式短小的钢琴小品《无词歌》。1834年他创作了六首《无词歌》,其中第六首《威尼斯船歌》更广为流传,它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正因如此,开启了德国音乐新的章程。

【关键词】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威尼斯船歌》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38-0069-02

一、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门德尔松

(一)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所处的环境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指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这时的欧洲在艺术文化上都得到了繁盛的发展,出现一批伟大的音乐家,例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等。政治上的变幻莫测,相伴随的往往是思想上文化潮流的变更,各个民族争先恐后地掀起民族独立的运动,呐喊解放的口号。浪漫主义也从古典主义注重功能逻辑性抽离出来,过渡到更加强调人的内心情感,强调个性化,注重与大自然相联系。相比古典主义时期的功能逻辑不再受到重视,例如旋律特征、调式和声和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节奏或重音的变化及混合节拍的使用、对管弦乐队音响配器的挖掘与开发等,欧洲的音乐文化就是孕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中。

19世纪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文化沙龙的兴盛,这种形式从18世纪聚集在贵族家庭内部发展的娱乐方式逐渐演变成文艺界的音乐家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演奏、品评音乐的沟通方式,门德尔松便是深受此影响的其中一位作曲家之一。

(二)门德尔松的简介

门德尔松全名为雅各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1809年生于德国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银行家的职业和母亲钢琴家的身份使他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文化修养造就了他极高的文化底蕴,音乐环境的熏陶为他今后的音乐道路奠定了基础。四岁时他便开始学习钢琴,八岁跟随老师学习和声,九岁登台演奏,十一岁创作出钢琴四重奏等作品五十余首。他的创作题材包括文学、自然和宗教,领域范围的宽广使他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像《仲夏夜之梦》序曲、《赫布里群岛》《g小调钢琴奏鸣曲》等。1829年开始,门德尔松开始周游国外,《威尼斯船歌》正是在旅游的途中创作出来的。1847年,得知自己心爱的姐姐病故,身体每况愈下,同年的11月,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病逝,享年三十八岁。

二、《威尼斯船歌》的创作分析

(一)曲式和声分析

《威尼斯船歌》是一部再现单二部曲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小节的引子部分(1-6),以#f小调的属音开始,左手以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率先引入,在第3、4小节右手出现了#f小调的第七级、二级音这两个逐渐减弱的歌唱性旋律音,仿佛小船悄悄地拍打着水面,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渐渐散去。到了第5、6小节左手伴奏性织体逐渐增强,仿佛水面上出现了一圈圈涌动的漩涡,为呈示段的出现埋下伏笔。

A段(7-22)是一个16小节的规整乐段。a乐句(7-14)共8小节,左手依然是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的固定音型,右手歌唱性旋律开始奏出。第12小节出现了渐强的标记,在第13小节达到了特强的最顶峰,最后紧接着弱下来逐渐趋于平静。这种绵延起伏的悠长旋律表达了一种舒缓宁静而又忧郁的情绪,结束在#f小调的属和弦上。a1乐句(15-22)小节共8小节,最终形成了k46-v7-I的完满终止,与上一乐句遥相呼应。B段(23-43)共21小节,b乐句(23-30)从材料上来看继承了A段的部分材料并在此基础之上变化发展。从调性和声上来看不断地离调,在第25小节转到了#f小调的关系大调A大调,最终又回到了主调的属调开放型终止。连接句(31-37)共7小节,低音声部继续沿用了分解和解作为伴奏织体,右手颤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感逐渐拉长,情感更加深沉细腻。38-43小节是再现句。尾声(44-45)共12小节,高声部延续了颤音的使用手法并逐渐减弱,直到最后消失,仿佛水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小船也逐渐远去。

(二)创作手法

1.级进

在威尼斯船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门德尔松运用了许多级进的创作方式来一层层递增自己的情感,而级进也恰恰是他在船歌中最常运用的创作手法,这也与他歌唱式的旋律所相呼应。例如谱例1-1,以二度级进的方式不断盘旋向上,力度逐渐增强,从而达到情感的最顶峰。

谱例1-2是下行级进旋律,3小节颤音的运用和力度标识的不同体现了情感的强烈及深刻变化,旋律在保持四小节高音持续之后不断递进向下,表现出了一种心情上想倾诉却又戛然而止的收束感,这不仅体现于他悲观情怀的表达中,同时也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

2.力度

《威尼斯船歌》是一首小快板、宁静的曲子,在这首乐曲中门德尔松使用了大量的力度标识记号,赋予了情感的不同变化,也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对力度记号大幅度运用的情感特征。乐曲的开头以一个弱起小节开始,在低声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逐渐渐弱,弹奏时也要注意音色尽量保持温柔平和。在第12小节时力度逐渐渐强后达到特强,紧接着又弱下来。B段是情感起伏变化最大的时候,开头的第三小节变出现了渐强的标记,随后到达了ff和sf,在连接段时又弱下来,在最高音3音是sf,随着旋律的级进下行逐渐渐弱,最后趋于平静。尾声处也是渐强渐弱交替使用,最后逐渐渐弱结束全曲。此处的旋律更加耐人寻味,好似小船越行越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透露着一丝丝的神秘感,门德尔松因此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启了新的探索。

(三)情感风格

1.情感

在《威尼斯船歌》中,门德尔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表现了他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变化。早期的富裕生活使他的童年充满了欢乐与幸福,乐曲中舒缓悠长的旋律亦是他幸福的写照,也体现了他轻松自由的内心世界。如果说幸福是外在的衣表,那么悲伤则是外在皮囊下更接近内心的一种情感,人们总是被他舒缓的旋律所迷惑,并从而忽略了他的内心究竟是怎么的一种情怀。小调则最先暗示了整曲基调,为忧伤埋下了伏笔,全曲的进行低音声部持续分解和弦伴奏,表现出了一种无奈而又孤独的心情,级进下行的旋律同样也表现出了一种对命运生活的感叹。

2.风格

门德尔松的音乐是古典与浪漫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不失理性色彩,还带着一丝丝感性的韵味。他善于运用严谨的和声对位,悠长舒缓的旋律线条来描绘小船行驶在海面的一幅幅景象,在和声使用手法上也秉持着古典和声功能,使用k46-v7-I的功能进行。但在乐曲中门德尔松不失运用了大量的力度标记符号,范围从pp-sf,使得音乐线条层次感更加分明,旋律优美动人,情感对比更加突出,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特征的运用。门德尔松并没有遵循古典浪漫相违背的规律,而是将两者的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乐曲中的运用更加自然。同时,《威尼斯船歌》的创作是作曲家在异国旅行中产生的灵感,也体现出了作曲家运用大自然的素材,与生活实际相贴合,将情感释放到大自然中。

三、结语

《威尼斯船歌》是门德尔松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小品之一,在这首乐曲中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他善于运用简单的语言为大家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人们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原本抽象的事物也变得灵活生动起来。他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辞更好的多”,在自然中去寻找事物的真谛,来抒发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对自由的崇尚。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至多的艺术瑰宝,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栾淏琳.门德尔松三首《威尼斯船歌》音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王诗瑶.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的音乐特征[J].北方音乐,2014(14):54-55.

[3]易為.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5(19):45.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146.

[5]姚亚平.西方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33-135.

[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230.

作者简介:

徐婉莹,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
飘荡在威尼斯上的“船歌”
门德尔松的“音乐絮语”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三)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一)
诚实更重要
他所到之处,尽是玫瑰
诚信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