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中的 “动物系”词汇探析

2020-09-10崔金玉

今古文创 2020年24期
关键词:模因论教学启示

【摘要】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通过模仿来完成一系列复制与传播的过程,语言模因是模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则是语言模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中的“动物系”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在复制和传播中的模因类型、流行机制及教学启示,以期为此类流行语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模因论;“动物系”流行语词汇;流行机制;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85-02

一、引言

网络流行语,即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高频率使用与高速度传播的言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官方机构每年发布的“年度热词盘点” “网络流行十大用语”等网络语言的典型代表中,将动物元素与话语表达紧密结合的“动物系”词汇广泛出现,诸如表示感激用“蟹蟹”、表示厉害用“牛啤”、表达羡慕用“柠檬鲸”等。此类“动物化”的表达方式频繁出现在网络语言甚至生活口语中,成为人们日常话语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文结合语言模因相关理论,分析研究近年“动物系”流行语模因的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汉语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变化和发展。

二、模因論与“动物系”流行语

模因是基于生物达尔文范式下的概念,最早由理查德 · 道金斯在其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模因论的核心是有竞争性的模仿,正如苏珊 · 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认为模因是“任何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东西”,同时也只有具备竞争能力的模因才能被广泛传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模因现象广泛存在并被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而国内的模因研究则主要聚焦于语言方面。模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则是其载体之一,二者关系密切。“动物系”网络词汇的流行,既得益于网络时代背景下模因宿主的不断模仿复制与传播,又受当下互联网亚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因此,“动物系”网络词汇能够在互联网迭代迅速、替代者群体巨大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也证明了此类网络词汇具备强大的内在模因,使此类流行语能够较长期地符合社会主流话语并且同时满足在网络亚文化语境中不断地进行二次创作。

三、“动物系”流行语的模因类型

“动物系”网络词汇的流行,得益于其模因宿主的不断模仿、复制与传播。而就其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方式而言,可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基因型语言模因、表现型语言模因。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

基因型语言模因以传递相同的信息为主要落脚点,包含了同形同义和异形同义两种形式。前者以各种口号标语、名言警句或直接转述等信息为主,对原词原句不做任何修改进行直接传递。后者则会在模仿复制信息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但仍保持原始的信息内容。就“动物系”网络词汇而言,据《咬文嚼字》自2014年以来统计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报告可知,同形同义流行语往往以官方媒体为导向,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互鉴” “区块链”等等,因其专业指向较强,此类流行语中往往极少出现“动物系”词汇。

而在异形同义语言模因方面,其常以被简化后的缩略语形式出现,例如“自鸽”是“狠起来连自己的鸽子都放的人”的简化形式,表示自制力很差、不遵守约定的拖延症人群。“打虎拍蝇”一词,完整的表述为“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改变“虎”代表的上层掌权者和“蝇”代表的基层为官者的意义,表达了深化反腐倡廉的决心。这种“动物系”词汇都属于内容不变,形式改变的流行语模因。

(二)表现型语言模因

“动物系”网络词汇主要体现在表现型语言模因上,其侧重保留语言的结构或形式,根据不同的语境传递不同的意义。它包含了三种类型:同音异义传播、同形联想传播和同构异义传播。

同音异义型可简单理解为音同义不同。早期的动物词汇偏向于使用借代或隐喻的手法进行复制传播。例如,互联网早期的动物词汇“菜鸟” “黄牛” “蚁族”等,这些“动物系”词汇都已偏离了本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加以凸显,现在同音异义型流行语更多使用谐音复制的方法,如“鸭梨大”(压力大)、“攻城狮”(工程师)、“幸福鸭”(幸福呀)、“程序猿”(程序员)等词汇,还有外语音译而来的流行语,如英语音译的“狗带”。法语词déja vu(似曾相识)被音译为“逮虾户”,用来强调画面的快节奏和速度感,与原义大有出入。

同形联想即内容和形式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引发不同的联想。例如因游戏而爆火的“动物系”词汇“养青蛙”和“吃鸡”,以及女生对男友的称呼“大猪蹄子”“小狼狗”“小奶狗”,其表达的意义要依据具体语境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吃鸡”出自游戏《绝地求生》,因在该游戏中获胜时会出现“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字幕,后用于代指该款游戏。“大猪蹄子”一词通常用于女生对男生不解风情等不好的方面进行批评的常见用语。类似的如“摸鱼”指以得过且过的态度不认真工作,“咸鱼”指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人。这些动物系流行语的意义更加泛化,也与原来的意义相差较远。

同构异义侧重于语言模因的结构形式不变,内容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形式在“动物系”词汇中很常见。例如 “网虫”的“虫”作为沉迷某种事物的一类人的代指,会在不同的语境出现模因变体,进而成为活跃的语言模因,如“书虫”和“影虫”。相应的还有“XX狗”语言构式,如“广告狗” “运营狗” “金融狗”等,以特定结构为样板定格为固定的模式,但内容已发生改变。

四、“动物系”词汇的流行机制

(一)语言内部机制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促使动物系词汇得以进入网络流行语之中,这些词汇凭借其个性新颖、意义丰富、简单便捷的特点受到模因宿主的追捧。例如由谐音发展而来的“目瞪狗呆”“大吃一鲸” “DUCK不必”等词汇,这些网络流行语有的和各类动物系表情包搭配,有的和英文字母相结合,不仅传达了诙谐幽默的俏皮形象,更传递了人际交流的丰富情感。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量新鲜事物的涌现,需要语言内部机制的改变,类推创造出适应社会交往的语言,而动物系词汇自身的能产性使得人们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自由地表达,从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诸如“锦鲤”一词,自古就有着好运吉祥的象征。而随着支付宝抽奖类活动的影响走红,如今的“锦鲤”彻底地成了“好运”的代名词,由此衍生出“XX锦鲤”和“锦鲤XX”等语言构式,被网友广泛使用,固化为较为典型的动物系流行语。

(二)社会文化导向

从历史渊源看,数千年来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文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古至今,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有些动物词汇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个体特有的意象属性和文化内涵,为模因宿主选择并复制有关词汇提供了依据。同时,动物本身具有的形象感会使话语表达更加简洁生动。如通过狗的独居习性、忠诚易驯又卑微辛苦的形象延伸出流行词汇“单身狗”,使这一群体的形象跃于纸上,而使用“单身鸡”等动物词汇则表示不出其内涵语义。相似的还有“虎狼之词”(指说话过于大胆露骨)等词汇。

流行语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媒介的导向,日益多元的模因载体孕育出流行语快速复制传播的社会土壤。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活跃,以及热点事件的影响,权威媒体与自媒体的推动,使得模因宿主乐于接受并认可信息,大大缩短了“动物系”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时间。

(三)模因宿主心理

模因宿主的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动物系流行语传播的内在动力之一。人类容易受到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发达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思想开放,崇尚创新,在接触网络流行语言的同时,更容易被所处的社会氛围同化,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和个性喜好创造引申出多个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动物系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此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而互联网兴起的动物系词汇以其活泼可爱又新奇有趣的“治愈系”一面使人们暂时抛开工作和生活的烦恼,他们运用或是可爱的猫狗形象或是新鲜猎奇的动物素材,创造出许多表达自我情绪的动物化流行语,受到了模因宿主的青睐。

五、余论

语言模因为研究“动物系”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思路,动物模因的复制传播承载了一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也为流行语注入了积极因子。对动物系流行语的研究应不止于此,在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正面引导动物系流行语的使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此类流行语在一改传统枯燥词汇教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当前的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观念。与此同时,随着此类用语在官方媒体和非官方媒体的广泛运用,规避动物系流行语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这不仅需要语言教师和模因宿主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相关语言机构的合理引导,对动物系流行语进行有效规范,提高模因的规范和严谨性,推动“动物系”网络词汇与社会文化共同进步,使此类流行语发展的更为长远和有益。

参考文献:

[1]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8-13.

[2]陈林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2):108-114.

[3]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139.

[4]周雯.为何说“XX狗”而非“XX猴”?——语言学视角下的“单身狗”探析[J].討论与争鸣,2017,(05):76-78.

[5]李德龙.网络“动物词汇群”及其成因[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3):92-95.

[6]卢丹晖.从“猴赛雷”看强势模因中的“动物属性”[J].宿州学院学报,2016,(08):61-64.

作者简介:

崔金玉,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模因论教学启示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