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元素翻译探讨
2020-09-10粟千
【摘要】 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地翻译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向世界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核成了一个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充分研究中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重要内容进行翻译,抓住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部分,并向世界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传统文化元素翻译的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并以疍家文化外宣为例,对疍家文化外宣中文化元素的生态翻译策略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文化元素;疍家文化;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41-0078-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2019KY1595)。
作为生活在沿海水域上的一个特殊群体,疍家人的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在文化的对外宣传中,做好疍家文化的翻译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准确地翻译出其文化内涵,展现其文化价值,才能在对外文化宣传事业中占领制高点,让世界了解北海疍家人的独特文化,从而实现疍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
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其是基于生态学理论而开展的一种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具有“生态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交叉的特征,完美地融合了两个学科的优势,对翻译的概念、实质和原则、方法以及具体实施过程、文章评价标准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破。现代的生态翻译体系将生态学与翻译学充分结合,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更为文化外宣翻译创建了全新的操作范式,形成了以语言、文化和交际等三个维度为核心的翻译生态,这样,国外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被翻译作品的文义,更从文化层面上理解了被翻译作品的内核。此外,生态翻译学还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以疍家文化为例,生态翻译不仅能够准确翻译疍家文化素材的内容,更能保留疍家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传统文化元素翻译的特征
做好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工作,既能够充分展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和文化影响力,也能向世界人民讲好我国自己的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元素包含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以划分为物质上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活态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等多个特点,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方面,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难度较高,过程更为复杂。传统文化为中国所特有,具有深刻的精神和内涵,为此,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适应外国语言的逻辑特点。在利益方面,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以文化传播为目标。在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中,翻译者不仅需要准确翻译文化元素材料的真实意思,更需要以促进文化交流为目标,为此翻译者要学习更多翻译技法,在各方面做出努力,以优化翻译效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赢得国外受众的欣赏。
三、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看传统文化元素翻译
策略——以疍家文化外宣为例
(一)疍家文化概述
疍家人有聚族而居、环海而居的特点,北海疍家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在饮食文化方面,疍家人靠海吃海,喜食马鲛鱼、鱿鱼、墨鱼以及虾、贝等海洋特产,他们在制作食物方面主要采用开放式烹饪的形式,烹调较为简单,常常采用清水水煮的形式。在居住文化方面,疍家人靠海而居,船居为主要形式,如疍家艇、疍家棚、渔排等,其中疍家艇是其主要居住场所,船头为生产劳作的区域,收网、补网等工作都在此进行,而船中和船尾主要是生活区,疍家人的吃饭、睡觉和日常清洁洗漱都在这里。在信仰和习俗文化方面,疍家人信仰妈祖,疍家人相信妈祖是海上保护神,修筑了大量的妈祖庙并在重要的节日都会祭拜妈祖。同时,在一些重要的节日,疍家人都会自发庆祝,并且开展游神、拜海神等活动。
(二)疍家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重要性
为了保存北海疍家人文化,实现对疍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开展对外传播和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能够帮助疍家人聚居地实现现代化发展,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宣传疍家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习俗和信仰文化等能够向国人展现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文化认同,并促进当地特色旅游业和农业生产、商业经营活动的发展,从而优化疍家人的生活环境。开展疍家文化的传播和翻译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整合疍家人的发展资源,更能采集更多疍家文化的信息,从而保存好疍家文化。另一方面,做好对外传播翻译工作也是疍家文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疍家人的聚居地,他们了解并认同、热爱疍家文化,翻译工作为其搭建了桥梁,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延续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三)疍家文化外宣中文化元素的生态翻译策略
1.完善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就是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为优化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相关工作者要从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方面做出改变,为了构建一个有机的生态翻译环境,译者要从文化、读者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出发,在这些制约疍家文化翻译的因素中找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的因素并以此为落脚点,构建属于疍家文化的独特翻译生态环境。
首先,为提升疍家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展其影响范围,当地政府应当予以疍家文化翻译工作者更多资金和人力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翻译环境,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从旅游宣传和文化宣传等两方面做努力,规避“译名不统一”、文化内核翻译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提升翻译工作者的核心素质和翻译技能,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翻译人才培训工作,严格把握翻译质量,为翻译者提供更多技术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专业支持,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疍家文化的翻译工作。再次,为了准确地传达疍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要遵循其文化特性,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性,在翻译中尽可能传递疍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魅力,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转化。常见的疍家文化外翻主要是以英语翻译为主,为此,在实践中翻译者要多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避免疍家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的问题,要创建和谐的生态翻译环境,实现中文向英语的巧妙转化。
2.兼顾语言形式转换。传统元素的翻译工作就是将中文翻译成适合外国人阅读的外语,主要是汉译英,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兼顾语言形式的转换,以此提升疍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的准确性。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对重要词汇迅速做出反应,并选取适当的词语和表达形式来准确地传递疍家文化的内核,实现高效、完整和精准的翻译。同时,翻译的目的不只是准确传达疍家文化的内容,更是要将文化宣传出去,对外翻译的目标应當是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受众群体,实现文化传播,外国受众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生态翻译的效率和最终结果。受到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环境的制约,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风俗文化、社会价值取向等都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为此,若想要外国受众接纳疍家文化,就要充分了解其语言习惯和表达形式等,要采取受众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生态翻译。通过多维度的翻译,生态翻译的表达方式更能被接受,宣传疍家文化的目标逐步达成。如在翻译疍家文化中的饮食、居住习惯时,翻译者可以联系国外的文化,分析两者的差异性,让读者在对比之中形成对疍家文化的独特印象。
3.关注传递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元素的外宣翻译工作应当坚持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中心,为此,在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中,翻译者要关注传递传统文化。翻译工作不仅准确地传递疍家文化的内容,更要选取适当的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疍家人信仰妈祖和海龙王,外国受众在了解这些文化信息时往往难以理解,翻译者不仅要准确翻译其名称,更要就其内涵作详细说明,如妈祖翻译为“Mazu”,又称“Godness of the Sea”,这样翻译不仅在声音上符合了原音,在含义上也准确把握了妈祖作为海上守护神的重要地位,同时翻译者还可以采用举例、讲故事的形式来对妈祖文化的渊源进行说明,通过讲述妈祖林默无私、勇敢帮助渔民的故事来唤起外国受众的精神共鸣。在实践过程中,译者一要从文化层面出发,关注双语文化的内涵和取舍,既不能脱离疍家文化的本意,也要尊重外语文化系统,在翻译时应当思考如何向读者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某些语言词语在外国文化中的特殊性,避免文化内涵被曲解。二要从交际层面出发,将翻译侧重点放在文化交际上,在翻译的过程中关注文化传播的目标是否实现。疍家文化作为中国的区域民族文化,包含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信息,要求生态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关注读者和文化,要预判读者的反应,让读者了解疍家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
生态翻译学对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翻译充分考察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把握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内核,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适当的保留和创新,从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疍家文化得到了准确的翻译和对外宣传。未来,在具体实践中,翻译者要坚持做好疍家文化元素的生态翻译工作,从而促进疍家文化的宣传与发展,实现疍家文化与全球文化的接壤与融合。
参考文献:
[1]陆道恩.基于生态翻译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技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7-168.
[2]管玉梅.论海南疍家文化[J].中外企业家,2017,(10):194-196.
作者简介:
粟千,女,汉族,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