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训练探析

2020-09-10方式

体育时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项训练定向运动探析

中图分类号:G8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2-081-02

摘  要  随着运动群众对喀斯特地形认知的不断提升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赛事的不断组织,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热正在兴起。但作为一个新事物的研究和相关论文寥寥无几,仅有的几篇尚停留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设想,尚无人对喀斯特区开展定向专项训练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拟从体能,技能,心理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喀斯特地区开展定向运动专项训练的方法,为喀斯特定向运动训练提升专业参考,并促进该专题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定向运动  专项训练  探析

一、前言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是指借助定向地图和指北针,按组织者规定的顺序及方式,参与者自我选择行进路线并到访地图所标示的地面检查点,以通过全程检查点用时较短或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检查点得分较多者为胜的一种体育运动。定向运动考察参与者的识图定图、野外定向和奔跑能力,是一项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智力、耐力、勇气高度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国引入定向运动仅有20多年,在定向训练手段和方法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定向越野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定向赛事的不断升级,定向越野运动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比赛中增加探险元素是当今定向运动发展的新潮流,喀斯特地貌地区集山、水、岩、崖、坑、涧、溪、潭、瀑等众多自然探险元素于一体,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喀斯特地貌奇特,富有人文地理特征和新奇性,若与定向运动相结合可大幅提升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增加了定向运动的识图定图难度和野外定向的挑战性,为该运动的发展增强了吸引力和刺激性。2000和2011年我国分别在贵州、重庆举行了定向运动挑战赛,喀斯特地形使定向运动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方向发展,为定向运动带来了时代活力。但笔者从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结果来看,广大西部地区的喀斯特定向运动专项训练尚处于起步阶段,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和不断增长的大众健身需要。广西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研究独具本地特色的喀斯特定向运动专项训练不仅对于我国喀斯特定向专项运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广西体育旅游开发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专业体育训练的视角,结合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理人文风貌及定向运动的特殊性,就体能、技能、心理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喀斯特地区开展定向运动专项训练的方法,推进喀斯特定向运动训练与研究的进程。

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训练体系建设构建探究

(一)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体能专项训练构建设想

喀斯特地区地貌异于常规定向运动的组织场地,而且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石灰岩成分构成,在雨水冲刷等自然环境下,广西地区的喀斯特风貌呈现山、水、岩、崖、坑、涧、溪、潭、瀑等种类众多的自然环境,在广西地区进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训练则这些复杂的地貌环境将掺杂于整个运动过程中,将是定向运动中难度最高,地形复杂程度最高,智力与体力考验强度最强的现代运动之一。喀斯特地区进行定向运动不仅比平地消耗更多的体能,还因为上坡、下坡、涉水、攀岩、越坑、钻洞等特殊地形和面对湿滑地段较多等特殊自然环境,需要更强的体力分配能力和身体协调力,才能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体能状态,有足够的精力保持野外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力和智力均受到高强度压力下,注重体能训练是保证参与者在全程中能够做出迅速反应,提升决定果断力的基础和必要训练。定向运动实际上是一种长距离的间歇式变速跑,一般男子为12-20km,女子为10-15km,鉴于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场地地形特点和参赛需要,笔者认为应在体能训练中以机体协调力、耐力、肌肉力量训练为主。

第一,肌体协调能力训练方法和手段。肌体协调力是貫穿于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在多个不同地形中不仅需要急停急启,还需要核心肌群的良好的协调力。笔者认为可通过障碍赛和行进间的不规则变速跑的手段来进行肌体协调力训练。可根据被训人群的不同,参照军事400米障碍训练人为设置不同难度的不规则障碍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在对传统军事400米障碍7个项目进行有选择的取舍,保留跨桩、壕沟、矮墙、独木桥4个基本项目,在训练过程中多次运用“障碍训练+行进间变速跑”来捕捉点标,以此来提升心肺功能和肌体协调力。

第二,耐力和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长距离连续跑是训练定向运动耐力和肌肉力量的良好手段,可通过定距和定时两种手段相结合。以3000-5000米作为训练单元,在“定距+定时”训练时,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提升学员的速度感和时间感,根据相关研究者的干预实验结果验证,“定距+定时”训练能够提升学员的耐力和肌肉力量,在比赛中往往能够保持较好的体能,可显著提升根据地图和距离感来确定方位的能力。

(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业技能专项训练构建设想

第一,识图能力构建研究。喀斯特定向运动不是两个目的地间直线到达 ,在复杂多变的地形地况中参赛者的路线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行进前的识图能力构建至关重要。可通过绘制等高线、等距线和常规地理标识的方法训练学员的读图能力。

第二,找准方位和参照物能力构建。行进前的识图能力能够较好地帮助学员掌握地形和提高路线选择与判断能力,在行进中的地形对照能力及转弯时的找准方位和参照物的能力则对定向运动过程至关重要。在行进中和转弯时应加强步数计数及地物点的特征和周围地形特征记忆与分析能力,掌握“在绕行障碍物时学会做标记,在绕道行时应加距离”等基本专业技能,降低判断失误造成的路线选择错误率和徒增比赛距离的失误。

(三)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心理专项训练构建设想

定向运动是一项高度独立的定向越野比赛,参赛者在整个比赛过程是看不到全程地貌特征和距离的,更缺乏同伴协作及教练员现场监督与指导,因此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和独立判断能力显得意义重大。喀斯特地区的赛程环境差异较大 ,路况不明,在有限的比赛时间内难免会遇到伤病等意外紧急情况,需要学员具有训练有素的心理素养进行应对。笔者认为构建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心理专项训练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是,通过联合手段提升运动情商。运动情商对于选手的运动感知、决策、应激和反馈调控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最终导致运动决策和应激反馈的决定因素。因此,探索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心理专项训练,需要通过联合手段提升参与者的运动情商。 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通过启发式和自主式两种运动情商培养模式,就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成因、地形通过技术要素、专业技能以及肌体素养要求等要素可通过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两种方式让学员对喀斯特地形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的特点和要求了熟于心,与此同时针对该特殊地形还可以鼓励学员通过自主式体验与探究的方式反复强化同态系统训 练要素使身体机能快速调整到比赛要求,提升运动自信力。

二是,提升运动中现场处理问题能力和心理素养。虽然针对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区大型定向运动专业赛事尚未举行,但从2000年和2011年贵州与重庆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赛事的组织现况来看,组织者的地形、地貌选择丰富又能做到风险可控,但相对于平地定向运动来看,喀斯特地形全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仍然较大,因此进行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心理专项训练时要注重选手在比赛中的观察能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这对于运动员在行进中对地貌、地物的确定及行进路线和行进过程中障碍物、风险认知力的提升则大有帮助。

三、结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运动健身人群健身需求的不断提升,探索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训练,不仅对于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和传统观光旅游链条的延伸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现代传承都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因此笔者就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定向运动开展的可行性、定向运动现状训练分别从体能、技能和心理三个层面进行了有针對性的专业探索。分别就这三个方面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方案和建议,该项研究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专项训练与研究的空白,还可以对今后逐渐兴盛的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的开展与训练提供具有一定专业度的指导与研究方向,为我国喀斯特地区定向运动的蓬勃开展和广泛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会鹏.“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贵州定向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

[2]王兰.西南喀斯特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36):34-37.

[3]李晓,张姗姗.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国家4A级景区万峰林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3(8):18-20.

[4]王兰.旅游视角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山地户外运动的内容分析[J].运动,2015(23):140-141.

作者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专项训练定向运动探析
VR阅读探析
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
新兴智慧型体育项目——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现代高校篮球专项训练的优化创新模式研究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浅析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和对策
HTTPS探析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