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诗格》真伪考述

2020-09-10范雪飞

今古文创 2020年8期
关键词:王昌龄

【摘要】《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诗格》的真实性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可。在对《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真实性可靠的证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从《诗格》与《文选》的关系、王昌龄对《诗格》引诗的熟悉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论的一致三个方面,补证该本《诗格》的真实性,进一步证实《诗格》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而其中存在的少数问题是《诗格》在传播过程中经后人补辑增录造成的,《十七势》篇前六势中,部分引詩没有诗题的现象可为证,且这些问题并不影响《诗格》整体的真实性。

【关键词】《文镜秘府论》;王昌龄;《诗格》;真伪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35-03

日籍《文镜秘府论》中引用了王昌龄《诗格》的部分内容,或成段辑录,如天卷《调声》、地卷《十七势》、南卷《论文意》;或分散征引,如地卷《六义》、西卷《文二十八种病》等。这部分内容是王昌龄真本《诗格》的残存,真实性比较可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引用诗人时代在王昌龄之后等,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对《文镜秘府论》所引《诗格》真实性的可靠证据进行整理,并提出三点补证,至于其存在的问题,则认为应是由后人补辑增录造成的。

一、《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真实性研究综述

学界认为《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真实性可靠的证据约有如下七条:

第一,空海大师自中国带回到日本“王昌龄《诗格》一卷”,且夸誉此书为“近代才子”所“切爱”,在《文镜秘府论·天卷·序》中又写道自己有感于当时诗格类著作“繁秽”的现状,“削其重复”而著《文镜秘府论》,可以合理推测其中必然是包含了王昌龄的《诗格》。

第二,《文镜秘府论·天卷·序》中有言:“沈侯、刘善之后,王、皎、崔、元之前,盛谈四声,争吐病犯……”,又《文镜秘府论·东卷·论对类二十九种对·序》中有言:“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其中,空海大师生前,王姓且撰有《诗格》者仅王昌龄一人。

第三,地卷《十七势》,日本古抄本、三宝院本、无点本开头均作“王氏论文云”;南卷《论文意》开头“或曰”二字,古抄本旁注“王氏论文”。这里的王氏均指王昌龄。

第四,《十七势》篇多引王昌龄诗。《十七势》引其他9人诗歌共11首(古诗一首无名氏作者计一人),独引王昌龄诗29首。

第五,《十七势》引王昌龄诗称“昌龄”,名而不姓,其他人则名姓全举。王昌龄在《上李侍郎书》中即屡次自称“昌龄”。

第六,《调声》《十七势》《论文意》诸篇有文意互见者,说明这几个篇章出于同一作者。

第七,《十七势》中对所引两处王昌龄诗句有详细注释。此篇中有两处引王昌龄诗带有注文,注释诗意。一为谜比势,一为心期落句势。这两势,一曰“谜”,一曰“心”,谜难猜,心难知。而看《诗格》作者对王昌龄这三首诗的解读实在可信、精彩,最后一首甚至断言“此送友人之安南”,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如此了解,恐怕也只有诗歌的作者王昌龄本人能做到了。

通篇《诗格》,除以上两处引诗夹带注释外,还有一处见于南卷《论文意》篇所引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阮籍诗以“遥深”著称,“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有人会质疑:《诗格》作者既能解阮籍此诗,解王昌龄以上三诗恐亦不难?殊不知早在南朝时颜延年和沈约就先后为阮籍诗做注,阮籍《咏怀》组诗又被《文选》选录,唐代李善、五臣注《文选》时,对《咏怀诗》也做了注解。王昌龄对阮籍此诗的深入解读,实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的。如诗之首句“夜中不能寐”,王昌龄谓“时暗”,五臣吕延济注:“夜中,喻昏乱”;诗之二句“起坐弹鸣琴”,王昌龄谓“忧来弹琴以自娱”,五臣吕延济注:“弹琴欲以自慰其心”;诗之五六句“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王昌龄谓“近小人”,五臣吕向注:“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好回飞,以比权臣在近。”从王昌龄对第三句诗(薄帷鉴明月)的解读也可看出受吕向注的影响。因此,王昌龄对阮籍此诗的深入解析实不足为奇,但他对自己那三首诗的解析无疑是独出己见,这也能证明《十七势》是王昌龄所作。

二、《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真实性可靠的三点补证

前贤认为《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真实性可靠的证据,大略有以上七条。笔者不揣鄙陋,从三个方面提出《诗格》真伪考证的三种新方法,就教方家。试分述之:

(一)《诗格》反映出的撰者与《文选》的关系

《诗格》中两次直接提及《文选》,所引先唐诗多为《文选》收录,提及的文赋作品、文体、乐府诗题均与《文选》密切相关,这都说明《诗格》作者与《文选》关系密切,在撰写《诗格》的过程中是以《文选》作为重要参考书的。

从国内流传的《吟窗杂录》本《诗格》看①,该本《诗格》内容虽是“真伪混杂”,但可与《文镜秘府论》本相互观照。《吟窗杂录》本《诗格》所引67首先唐诗,66首见于《文选》,且引诗反映出的王昌龄的诗歌史观、诗歌审美都与《文选》编者萧统相合,这都说明《吟窗杂录》本《诗格》的撰写同样是以《文选》作为主要参考书的。

从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看,王昌龄的诗歌创作对《文选》作品接受颇多。以两本《诗格》所引71首《文选》诗为例,王昌龄对其中38首表现出接受;就王昌龄对《文选》选录的9首陶渊明诗文的接受而言,接受程度非常深。这都能说明王昌龄《文选》接受的程度是比较深的。

总之,两本《诗格》均显示出与《文选》的密切关系,而疑为《诗格》作者的王昌龄同样与《文选》关系密切,这绝非偶然。试想,如果王昌龄是这两本《诗格》的作者,那这一切就解释得通了。因此,《文镜秘府论》本《诗格》显示出与《文选》的密切关系符合《吟窗杂录》本《诗格》以及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这可以作为《诗格》真实性可靠的一个补证。

(二)王昌龄对《诗格》引诗的接受

《诗格》论诗常引诗例为证,王昌龄诗歌创作对其中所引诗例的接受较为明显,试举三例:

1.《十七势》之“感兴势”引常建《江上琴兴》诗,谓琴音“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引王维《哭殷四》诗,谓哭声之哀使“愁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王昌龄诗有“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寒食即事》),是对常建、王维二诗的综合接受。

2.《论文意》引鲍照《拟古八首》其四“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王昌龄诗有“凿井长幽泉”(《诸官游招隐寺》)。

3.《论文意》引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诗,诗有“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代水不可涉”等句,王昌龄诗有“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途中作》)、“清江不可涉”(《越女》)等,句式和语词均对陈诗有所借鉴。

另外,《文镜秘府论》本《诗格》所引19首《文选》诗,王昌龄对其中12首表现出接受。总之,王昌龄对于《诗格》引诗的接受程度较深,这说明王昌龄对于《诗格》引诗比较熟悉,既用以阐释自己的诗论,又在诗歌创作时受其影响。这又可作为《诗格》确由王昌龄所撰的一个补证。

(三)王昌龄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论一致

《诗格》是诗论作品,引诗尚属其次,王昌龄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论的一致更能说明问题。试举三例:

1.《论文意》篇有云:“送人必言其所”。统观王昌龄送别诗,确实多言送别之地,诗例甚多,此处不再赘举。

2.《十七势》篇有“含思落句势”,即结句须含思,不可语尽思亲之意,常用手法是以景物结意。除《诗格》中所举王昌龄三首诗外,他的诗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送十五舅》)、“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等。

3.《诗格》论诗讲求“杰起险作”,并举王昌龄诗“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为例。王昌龄诗集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如《奉赠张荆州》诗,杨慎谓此诗即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是也。再如: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诗,亦属此类。

诗歌理论是对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反过来指导诗歌创作。一般来讲,诗人的创作实践与其诗论观点是一致的,王昌龄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论相一致,这又可作为王昌龄是《诗格》撰者的一个补证。

综上所述,《文镜秘府论》本《诗格》在与《文选》的关系上同《吟窗杂录》本《诗格》以及王昌龄表现一致、王昌龄对《诗格》引诗的明显接受、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論相一致,这三点可作为《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真实性可靠的三个补证,结合学界已有的七条证据,可以说,《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三、《文镜秘府论》本《诗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真实性虽可靠,但其内容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当是天卷《调声》中引用的一些诗句创作年代在王昌龄时代之后。解释这一问题就涉及《诗格》的成书过程及其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有学者认为,《文镜秘府论》本《诗格》,既有书面语体,也有口头讲述性的语录体。《诗格》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或王昌龄门人的补辑编录,因而添加了一些时代在王昌龄之后的文献。

《十七势》中有一问题,可以证明《诗格》确实经过后人补辑。《十七势》讲明作诗方法,其中前六势分别为:直把入作势;都商量入作势;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比兴入作势。这六势意在讲明诗之如何入作,可归纳为一组。所谓“入作”,即“用其题目之意以入诗也”。王昌龄特别强调作诗要重视诗歌题目之意,尝言:

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天卷《调声》)

诗贵销题目中意尽。(南卷《论文意》)

此六势既讲入作之法,定然与题目意紧密相关,在引诗时就务必要引用诗题,王昌龄不可能不知此理。观此六势,引诗确实大多带有诗题,但仍有三处存在问题:

第一处,直把入作势。所谓直把入作势,即开门见山,入头便见题目义。此势前面所引五首王昌龄诗都有诗题,后面所引一首高适诗、一首陆机诗没有诗题,当为后人不悟王昌龄之意而草草所补。

第二处,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此势共引王昌龄诗五首,唯独第三首没有诗题,令人困惑,当系后人增补或传抄致失。

第三处,比兴入作势。所谓“比兴入作”,即是“以喻引起”。此势的写作格式应是先“直树两三句物”,后接以题目本意。所举王昌龄《赠李侍御》诗例十分恰当。后面所举四首诗,既不符合写作格式,又没有诗题,当属后人补录。

总之,《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部分内容确为后人增补,至于是不是王昌龄的门人所为,则难以断定。还有学者以为是空海大师在编辑《文镜秘府论》时所为,这种推断恐难成立,因为空海大师在《序》中明确指出自己的工作是“勘彼同异”“削其重复”,并没有补辑增录的过程。

四、结语

《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真实性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可,在学界已有证据的基础上,本文再提出三个补证,分别是《诗格》在与《文选》的关系上同《吟窗杂录》本《诗格》以及王昌龄表现一致、王昌龄对《诗格》引诗的接受明显以及王昌龄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格》诗论相一致。这三点补证进一步确定了《诗格》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无论是对王昌龄诗论的研究,还是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都有所助益。至于《诗格》中存在的问题,学界虽然推断是由后人补辑增录造成的,但没有实证,本文通过对《十七势》中讲诗之入作的六势有无诗题的研究,得出《诗格》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补辑增录的实证,希望能弥补这一缺憾。

至此,关于《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诗格》的真伪研究,可以定论:《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诗格》是真本《诗格》的残存,真实性可靠;其中存在的少数问题,是《诗格》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补辑增录造成的,不影响其整体真实性。

注释:

①本文所言《文镜秘府论》本《诗格》或简称为《诗格》,《吟窗杂录》本《诗格》引全称。

参考文献:

[1]李珍华,傅璇琮.谈王昌龄的《诗格》——一部有争议的书[J].文学遗产,1988,(6):85-97.

[2]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

[3]罗根泽.王昌龄诗格考证[J].文史杂志(第二卷 合订本),1942,(2):69-75.

[4]卢盛江.王昌龄《诗格》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6-32.

[5]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7.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

[7]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3.

[8]范雪飛,张铁慧.王昌龄与《文选》关系初探——以《文镜秘府论》所引《诗格》为视角[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38-43.

[9]范雪飞.王昌龄《吟窗杂录》本《诗格》真伪考述[J].文学教育(上),2020,(9):124-126.

[10]范雪飞.王昌龄与《文选》关系初探——以《吟窗

杂录》本《诗格》为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5):177-181.

[11]范雪飞.王昌龄诗歌证《选》(一)——兼为《诗格》真伪考证进一法[J].文教资料,2020,(12):19-21.

[12]范雪飞.论王昌龄对陶渊明的接受——以《文选》选陶诗文为重点[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7):16-20.

[13]胡问涛,罗琴.王昌龄集编年校注[M].巴蜀书社,2000.10.

[14]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8.

[15]王运熙.王昌龄的诗歌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22-29.

作者简介:

范雪飞,男,内蒙古赤峰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昭明文选》研究。

猜你喜欢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七绝圣手”王昌龄
旗亭画壁
欲与谁养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欲与谁养
爱国情怀永流传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