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
2020-09-10谢沛东幸仁凡黄兴裕
谢沛东 幸仁凡 黄兴裕
摘要:为有效推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校应贯彻落实体育强国的战略精神,明确体育教学与社会市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内在的联系,切实探析传统体育文化的人文内涵及教育意义,将体育文化全面融入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从而逐渐实现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健康体育精神的目标。以此推动我国高校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探析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应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建构路径
体育文化就是全面地融合历史发展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是中国历史文明综合的体现。在文化进化以及发展过程中,文化能够有效地对人们的行为及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人们按照文化更深层次内涵,来判断与评价物质的世界。因此,文化才是引导且驱策人们发展的源动力,还是有效指引人们探索世界的风向标。然而体育文化就是融合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逐渐形成的,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文化的体系,其是影响人们加入运动行为及观念意识的形态,有效地创建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系,可以务实渗透“体育强国战略”政策的理念,加快和谐校园建构的进程。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在校内能够展现出特定文化的氛围,其以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的特质文化,以同学们在校内各种体育活动作为主要内容。新时代校园变得奋进以及具有活力,在这种校园内所产生的体育文化内涵比较深邃、积极向上,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校园内部每个团体或者个人展开体育对抗以及竞赛活动,体育运动对学生们锻炼及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能够使得学生们产生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勇敢机智的优良品质,此外,校园的体育文化旨在对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进行加强,其对贴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学生们在展开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相互进行切磋交流,在积极向上氛围当中形成鼓励、关心、团结的优良品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它本身特殊特质。因为“体育”本身特性,校园的体育文化能够展现出多元化特性,可以体育活动较为多样,参加的同学也较多,为很多教师及学生提供很多锻炼的方式和渠道;它还可以具有隐性和显性的文化特性,在校园中体育活动和规章制度等显然易见,它们均是显性的体育文化,然而这些不可见的意识和精神等就是隐性的体育文化,它拥有一定教育性,在校园当中体育课程可以构成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德、智、体、美以及劳等教育一起组成教育全部。
二、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体育文化缺乏重视
现阶段,在“立德育人”“培养核心价值观”等教育理念提出的过程中,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获得了宽广的发展空间。然而在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环节上,我国高校往往存在注重顶层的设计,而忽视基层建设的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层面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设施设备严重匮乏,现代化管理体系尚待完善,难以从根本上满足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需求。
(二)文化特色不突出
体育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内容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体育文化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对文化内容的挖掘与创新,仅仅以体育竞赛及运动会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造成了只有精英学生才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局面。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也应抓住时代的发展脉搏,满足高校师生群体重娱乐、轻竟技的发展需求。在开展体育活动层面,应与时俱进以及多方关注,拓展出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受师生喜爱的文化活动,以此增强师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其次,活动方式比较单一。近些年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通常由高校体育部门负责,在全面构建体育文化体系及开展文化活动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应是全校努力、多方参与的结果。
(三)教育功能不明顯
在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及体育教师普遍将重点置于体育文化活动的层面,缺乏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重视,导致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有效的突出。在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文化的本质只是教育导向性。从而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空间受限,创新渠道狭窄,内涵延伸乏力。难以从顶层设计层面上凸显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价值及作用。此外,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仅仅将体育文化作为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思想号召,进而在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将设计思维局限在校园文化层面上,无法突出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对体育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三、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的路径
(一)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根据体育文化的分类,能够发现体育文化在宏观层面上,可划分为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三个类别。但是在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当中,它主要就以校园的文化为主导,并从思想及行为层面上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难以真正凸显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需要相关学者及专家通过系统的学术研究,拓展体育文化内涵,使得它和传统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相融合。首先,根据高校所处地域及民族地区,挖掘富有地域特色及民俗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掌握地域性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体育项目过程当中,加深理解体育的文化。其次,在民族文化不明显的地区,高校应将蕴含我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中,以此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念、目标的认知与理解。并在体育文化的融合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内容。最后,明确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及地位,提升校级领导及师生群体对体育文化的重视。
(二)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
体育教师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核心力量,其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强化自身学习,认识当前体育知识结构该如何创新和转型。首先,各大高校需要将文化素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重点内容,通过定期培训学习,让体育教师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文化的内涵,进而增强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有效地落实到校园文化当中的能力。其次,各大高校均需重视培养“复合型”的体育老师团队,高校体育老师还应当加强其外展的能力,应当了解及掌握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全面认识体育文化功能与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可以贯穿体育文化知识、融入人文素养的合作教学道路。
(三)构建体育社团,实施课外体育竞赛活动
想要有效实现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就需要各种载体和平台,利用校内文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过程,在经历与分享中进行培养,然后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目标,这些都可以利用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来实现。高校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效融合的桥梁。所以,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体育社团的内在价值,发挥出体育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将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评价与学生们的学业考核挂钩。其次,高校应该运用社团在高校内部进行体育竞赛的活动,感染同学们参与的意识,通过体育竞赛的活动来达到多元化的体育活动目标。最后,借助于网络的形式来开展和体育相关的专题报告以及知识讲座等,使得不同兴趣以及不同体能的同学均能够得以展现自己,从而吸引到许多学生来加入体育的文化活动当中,拓展同学们体育的视野,为有效地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四)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严谨的专业态度精神、队伍合作反应能力及意识、责任感等内在的特质。在体育文化体系构建中,体育教师首先应明确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内在特质的培养价值,从而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篮球项目完全能够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反应能力、顽强拼搏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武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养生观念、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感及自信心。其次,在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梳理中,应明确不同体育项目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公正客观地评价体育项目当中文化的理念,进而选择出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文理念及思想哲理。例如“修炼结合、天人合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四、结论
探究构建校园的体育文化就是培养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最佳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需要在校园内的每名同学共同地努力,还需要从高校体育整体的观念进行认识以及构建。由于体育的文化是一切体育要素的整体概述,其包括学校体育全部的内容。因此,学校的体育文化需要从高校体育每个领域进行整合构建。
参考文献
[1]董跃春.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49–52.
[2]刘梦环.分析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当下价值及路径[J].汉字文化,2019(11):182–183.
[3]韦瑞.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融合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19(11):184–185.
[4]朱飛.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20–121.
[5]孙大虎,马骏,唐万科.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3):99–100.
[6]魏建林.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策略探析[J].运动,2011(16):106–107.
[7] 王辉,周建社,庞辉,等 . 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基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实践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1):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