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2020-09-10张帆

体育风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张帆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上海海洋大学的特色体育文化育人功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上海海洋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通过对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打造,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海洋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强健身心、激励导向、实践德育等育人功能,对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特色体育文化;体育育人;三全育人

一、前言

高校作为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该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其融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国家层面高度,诠释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体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育人本质正与“三全育人”的总体要求相吻合,这使得体育的思政育人功能更加突显出来。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体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上海海洋大学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其校园体育文化自建校以来就与“水”形影不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学校坚持“水上为主、水陆并举”的发展思路,将“海洋特色”作为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上海海洋大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和“新农科”建设高校,学校也进一步构建了“海洋特色体育育人平台”,为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了研究契机。

二、高校的特色体育文化构建

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完整体系。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学校的前身是由张謇、黄炎培于1912年创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学校升格成为全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并更名为上海水产学院。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于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最终于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由于学校的创校初心和学科特色,“海洋”逐渐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特色,因此近些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与水有关的特色体育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果。在这之中,就有许多在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

体育精神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中起到引领作用,它主要包括体育观念形成、体育道德传承以及对体育风尚的引领等。上海海洋大学在“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引领下,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着力发展“水上为主”的特色体育项目,如龙舟、赛艇、游泳、水球、潜水、桨板、皮划艇、水上定向等,通过开设课程、组织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组建学生运动队等形式长期在全校开展,使学生有多种机会以水上运动为途径,认识和了解“海洋体育”,进而逐渐在校园内形成了“海洋特色”的体育精神文化。为了更好的传播海洋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时,学校会为全体新生集中安排《第一节体育课》的报告会,较为全面的向新生介绍学校的特色体育开展情况,以众多水上体育项目的时尚性和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有所了解。紧接着在新学期的学生社团的招新活动中,进一步吸引学生加入体育类社团,参与到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中来,使他们逐渐形成体育观念,从而受到特色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体育制度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依据,也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它主要包括发扬校园体育传统,以及校园体育规定、条例的制定等。上海海洋大学秉承“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的创校初心,发扬老一辈海大体育人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海洋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方案,通过组织举办“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南汇新城镇桨板水球邀请赛”“上海海洋大学水上运动会”,以及多种形式的論坛等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校园特色体育项目发展的规章制度,使学校海洋特色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为了更好的从制度保障方面进一步促进海洋特色体育的发展,学校于2017年将原来的“体育教学部”变更为“体育部”,属校二级直属部门,这为许多有利于海洋特色体育规章制度的制定打下了扎实基础。此外,体育部成立了群体活动中心、课程教学中心、训练竞赛中心、体质健康与信息中心和海洋体育研究中心,从不同的切入点为构建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制定需要的规定、条例等,使海洋特色体育制度文化更加充实、有效。

体育物质文化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保障。体育物质文化包括校内的体育场馆建设,以及体育器材、器械的配备等。上海海洋大学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有效保障下,建设了一批具有海洋体育特色的体育场所,包括龙舟和赛艇码头、陆上划桨池、室外游泳池、室内深水池等;同时还购置了大量与海洋特色体育项目相关的器材、器械等,如各式船艇、桨板、水球等,使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参与到海洋体育当中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场所和器材,才使体育物质文化成为学校海洋特色体育文化的基础和保障。

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依托关系。其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体育制度文化保障,才能最终在校园内形成体育精神文化;反过来看,在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下,才能使得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更加便利,也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上海海洋大学的龙舟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通过制定龙舟项目发展规划,建立了体育制度文化;在制度文化的保障下,投入建设了码头、船库等设施,购置了船艇、划桨等器材,丰富了体育物质文化;有了物质文化的基础,最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校的学生龙舟社团、龙舟运动队得到发展,代表学校和国家在市、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使龙舟精神迅速在校内传播开来,促进了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由于龙舟精神在校园内的迅速传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使得与龙舟项目相关的发展制度更快得以制定和落实,也最终促进了龙舟项目物质文化的建设,如身体素质训练房、陆上划桨池、划船机等场地、器材的配备等。

三、高校特色体育文化育人的特点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它能够有效的作为智育、美育的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起到关键作用。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是隐于无形之中的。学生通过参与校内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受到校园体育文化魅力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他们无形中得到积极的改变。海洋特色体育文化已经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的海大学子奋勇拼搏,努力前行。近年来,从参与海洋特色体育项目中走出的优秀学生层出不穷,他们有的加入党组织、有的创业开公司、有的获得保研深造、有的出国留学深造等,而将他们成功塑造成为优秀人才的,正是海洋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他们从中锤炼出了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自我激励、奋勇向前,最终获得成功。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喜好时尚是适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向上的特色体育文化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恒心和毅力。海洋特色体育文化具有新颖、时尚等特点,尤其是如龙舟、桨板、潜水等趣味性强、门槛低的体育项目,可以较为容易的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而学生在积极参与特色体育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和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不仅使其精神愉悦,还使其体魄健壮,因此,他们会更容易形成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并由此给他们今后带来更为长久的积极影响。

四、高校特色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表现形式

高校特色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强健身心、激励导向、实践德育几个方面。

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通过参与者的参与过程,能够使参与者的心态向积极方向转变,得到心境方面的满足,减少焦虑感、抑郁感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使人格得到健全,进而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在上海海洋大学,不少学生通过参与龙舟、赛艇、游泳、水球等海洋特色体育项目,锻炼了扎实的身体素质,成为更好学习和工作的本钱;同时也使课余时间的活动更加丰富,还使时间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激励导向也是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表现。大学生通常处于社会经验相对较少、處世尚浅的状态,易受到当今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容易出现消积、悲观、颓废等不良情绪。而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包含竞争性、组织性、公平性,还有团队精神、规则精神,以及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等。海洋特色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使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满足,例如龙舟项目的团队精神、水球项目的规则精神、游泳项目的竞争性和公平性,从而激励他们向正确的思想方向不断努力前行,从而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实践德育作为体育较为独特的特征之一,也是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中的亮点。一般情况下,高校中的德育多以公民基本道德、思想品质、道德理想、行为规范和文明等理论方式为主,而体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实践到各种优秀的道德情操,作为理论德育的补充和实践。例如在龙舟项目中,一船学生只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划桨,就是对集体主义的最好诠释;校学生龙舟队代表学校、代表上海、代表中国征战全国和国际赛场摘金夺银,就是对荣誉感的最好实践等。

五、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各种外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就显得更为迫切。上海海洋大学通过弘扬体育精神文化,加强建设体育物质文化,以及努力健全体育制度文化,大力实施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特色学生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构建、特色项目学生运动队建设等措施,不断完善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海洋特色体育育人平台的重要组成,也是“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体育育人中的优秀实践。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崔成前.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与建设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9(10):97–101.

[2]卢文洲,陈娟.谈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才智,2019(25):85.

[3]王文.高校体育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05):99–102+146.

[4]张振,赵纯.基于体育育人观念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7,33(05):90–93.

[5]程浩然,程启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248–249.

[6]赵红,周士杰.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理论观察,2017(03):164–166.

[7]李联凯,石工文,刘兰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5(08):138–14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