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0-09-10郭盼盼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郭盼盼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研究从设计趣味教学内容、注重设疑问难、融合数学概念、联系学生生活以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探究

传统教学枯燥乏味、沉闷单调,让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观察、验证、推理、交流,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呈现出来。教学“计算”时,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出示一道问题,让学生说出问题的结果,这样的方法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心不在焉,或者没有自主表达的机会。学生会逐渐变得人云亦云,不注重动脑思考。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竞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起动笔在纸上计算,然后统一根据教师的口令停笔。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统一停笔之后,竞赛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二、注重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质疑创新。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质疑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機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质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耐心等待。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要仔细倾听。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展开价值,可以将其纳入后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的手段,使学生思维充分暴露,从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层层递进的有效问题。在教学“小数四则运算”时,有个问题是这样的:3.6÷0.4+6.4÷0.4,很多学生用常规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还有几位学生用(3.6+6.4)÷0.4来进行计算。此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除法有分配律吗?这一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所以教师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深入认知除法的运算法则,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比如,先出示4.8÷0.6+4.8÷0.4让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看看结果是否一致。通过运算学生发现,4.8÷(0.6+0.4)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于是教师继续追问:在除法中,什么条件下才可以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深刻认识了除法计算的规律,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有效整合概念,促使学生逐步提高

数学概念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认知规律,对数学概念加以整合,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并通过动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通过语言对其进行抽象和概括,最终得出正确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对数学概念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铅笔盒和黑板擦,找出两者的差别,然后提出问题:哪个比较大?之后再让学生分别观察和测量一个棱长为2厘米和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方形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个大。通过观察与比较,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了一定感性认知。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体积概念的本质。取来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纸盒,先把棱长为2厘米的木块放入其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木块占据盒子的一半,再将棱长为4厘米的木块放入纸盒,学生可以看到木块占据了整个盒子的空间。通过这种具体事物的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对物体占据空间产生相应感知,并在此基础上自然推导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发展需求,创设良好生活情境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先生生活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了生活与学习的关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要依托相应生活情境,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情境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使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揭秘心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的图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游戏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图形的认识也比较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概念的原型,这是构建正确知识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数学概念意义的需求。

五、挖掘德育素材,有效渗透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注重数学学科知识与品德思想的有机融合,并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品德教育。要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课堂教育内容,遵循课堂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不但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载体。教师可以选择生动形象的教材插图,利用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以及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例如,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公里,东西相距50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我国拥有世界第三长河——长江,长度约为6300千米。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可以引入以下数据:中国人民用仅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约21%的人口,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途径,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敏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01):56-57.

[2]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01):32-33.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