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20-09-10李厚德
李厚德
摘要:体操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柔韧性均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其自身的机体控制能力的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体操运动得当的情况下,也可发挥塑造体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当开展体操教学,发挥体操运动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下文,便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发挥体操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操;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很少受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其不在考试的范畴之内,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很少在体操教学中投入精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人员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对体操教学的重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体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根据当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找出最佳的教学方式,开展体操教学工作。
一、体操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体操运动从内容上可以被分成三类,主要包括无需使用辅助器械的队形体操、广播体操和武术体操等;使用体育器械的绳操、沙袋操等;需要借助专业器械的艺术体操。上述几类体操运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不同的体操类型会带去不同的运动效果。在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还需要分析其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将其融入到体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些团体体操项目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一)作为体育锻炼的前期准备运动
在体育课堂中,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前,通常会组织学生作拉伸动作,以免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造成肌肉损伤的问题。常见的课前准备运动方式为,跑步、踢腿和手部的伸展运动等,由于学生很难理解课前准备运动的重要性,往往会出现拉伸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在课堂中出现身体损伤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以借助徒手体操来进行身体拉伸,此时教师应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确保其动作到位,保障拉伸动作的有效性。此外,由于此种准备活动无需借助器材,且对于场地没有较大的要求,运动内容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体操动作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总之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生理特点突出,是锻炼学生机体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为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合理制定体育教学方案,通过对体操运动内容的科学选择与合理编制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其柔韧性、身体协调性等。通过体操运动的练习,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将获得有效提升,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和血液循环速度也将加快,上述因素均会对人体的免疫力带来积极影响。
就跑步运动来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耐力与力量,同时要求其腿部交换速度较快。在跑步运动中,对于学生的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可以通过体操训练的方式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其关节力量增强,提升学生腿部的力量。主要可以选择跳跃性的体操来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腿部力量,在跳跃的过程中,学生的心血管功能也可得到有效强化。
二、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由于体操形式和内容较为多样,其中不仅包括武术动作,还涉及到舞蹈动作,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人员可以在體操教学中融入多种元素,提升体操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始终存在新奇感,此时,便会在体操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助于增强体操教学的实效性。在不断发展中,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在体操课中,可以借助新技术播放音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练习相关的体操动作,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节奏掌握能力,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的形体也可得到更好的塑造。在多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对体操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体操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还会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为其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课外体育的影响
除上述作用外,体操在课外体育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可以将体操运动融入到各个阶段中,丰富课外体育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体育运动的形式较为多样,为了增强体操运动的趣味性,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体操练习,既起到划分课外体育进程的作用,也可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其做好课外体育的准备工作,保障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君红.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4):90.
[2]代金琪.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42 (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