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与探索
2020-09-10周立曲
周立曲
摘要:目前,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文章从国际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并探索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多种途径,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 国际高中 实践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普通学校有较大区别,国际高中的学生以出国留学为目的,这导致了国际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与普通学校也会不一样。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国际高中学生时,要多分析,多观察,多思考,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
一、国际高中学生的特点
就读国际高中的学生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在学业方面,大多数国际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这与学生的学习观密切相关。这里的“学习观”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在性格特点方面,国际高中的学生普遍开朗、大方、自信、创造力强、表达力强、领导力强。由此可见,国际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处于劣势,但在性格方面有明显优势。
二、国际高中学生的出路
国际高中的学生以出国为目标。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和国内高考有着显著的不同。申请国外大学需要以下准备:第一,学科成绩平均分;第二,语言成绩;第三,综合素质展现,包括竞赛、社会实践证明、才艺才能、体育活动等;第四,个人文书;第五,推荐信。
简言之,国外大学看重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学习力、领导力和个人品质。尤其看重学生在学术能力以外的综合素质表现,包括性格、领导力、创造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这就对国际高中的课程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高中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国际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以及申请国外大学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因地制宜,从国际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国际高中学生最大的优势不是学习成绩,如果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将会极大地损伤学生在校期间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需要另辟蹊径,换一个思路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换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
1.班级精神,从意识到行动
为了树立积极的班风,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民主探讨,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打破常规,公约的每一条采用“我相信这是一个……的班集体”的句式。例如,“我相信这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阅读、有上进心的班集体”。班级公约制定好以后,取名为《我深爱着的班集体》,全班同学每周一起朗读一次。日本作家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写道: “一段文字如果只读一遍,或许很快就会忘掉,但如果反复读上一百遍、两百遍,就一定能够牢记。每天反复背诵,文字就会进入意识深处,变成我们的血肉。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并且化为实际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越来越熟知班级公约的内容,对班级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2.打开文艺之门,点亮价值观
国际高中的学生处于16~18岁的年龄段,已有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三观还不成熟,可塑空间较大。因此,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实践证明,说教是最没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再正确的大道理,通过班主任“讲”和“说”的方式来传达,学生的接受度都是比较低的。勇于探索,开辟新思路,或许是良策。
做法一:班主任每周给学生推荐一部电影,要求学生周末回家观看,指定一名学生在周日返校后的班会课分享观影心得。一些经典优秀的电影作品,本身就渗透了人类伟大的思想和智慧,通过观看这类电影,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这胜过班主任语重心长的告诫和劝导。比如,学生在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后,被“希望”的力量深深震撼了;在看了《美丽人生》后,被最纯洁美好的人性深深打动;在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后,被动物和人类之间深切真挚的感情所吸引。这样的班会课形式不仅受欢迎,植入的价值观更是让学生记忆深刻。
做法二:班主任每周指定一名学生在班会课上分享一本书。此举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每本书中都蕴藏了很多智慧和人生道理,这些精华内容由学生分享出来,其他同学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实践证明,学生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学习和看齐。第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必会受益终生。学生一旦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就会自己主动去阅读,思想也会逐渐成熟和理智,日常行为也会更加得体。
做法三:音乐熏陶法。国际高中没有专门的音乐课,虽设有与音乐有关的社团,但参与对象只是小部分同学。其实音乐可以走近每位同学,并跟他们产生联结。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定期给学生推荐音乐,和学生一起赏析音乐,讨论听音乐时的心情。这些音乐可以是久石让、宫崎骏的经典名曲,也可以是歌词感染力较强的流行歌曲。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还可以柔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够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感悟生命,获得启发。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灵感,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帮助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有极大的启迪作用。電影、书籍、音乐都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将这些生活素材引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是一手资料,是最直接的教育素材。
四、心理学知识助力班主任工作
1.皮格马利翁效应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了解这一心理现象,对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国际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找不到优越感,会有自卑情绪。此时,班主任需要将学生对学习的期待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将他们性格上的优势展示出来。来自班主任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学生塑造自我认知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班主任对学生抱有正确且良好的期待,会帮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也会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强调的是将学习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会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反馈效应,尤其是即时反馈,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低效。比如,对于学生迟到的问题,班主任最好在当天就对学生进行批评,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这会促使学生努力改进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学生迟到了,班主任过两天再反馈这个问题,学生则不会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教育将会变得困难。
五、结语
班主任在管理国际高中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属性。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和获得成就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都渴望收获尊重和自我满足。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条件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智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决问题时巧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秋山利辉.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8-34.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