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效应 助力师生沟通
2020-09-10李芬芳
李芬芳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熟知心理学效应,巧用谈话技巧,使用自我披露、自己人效应、期待效应、反馈效应等助力师生沟通,让师生谈话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心理学效应 沟通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谈话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很多班主任却时常陷入“我似乎在唱独角戏”“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的困局。更有甚者,师生谈话越谈越僵,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让学生向着教师期待的反方向越走越远。“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善于分析学生心理,熟知心理学效应,巧用谈话技巧,尤为重要。
一、自我披露——拉近师生距离
自我披露亦称“自我开放”,是心理咨询的技巧之一,指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分享其个人成长中的成败经历,使来访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是心理咨询师常用的业务技巧,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概念移植到与学生的谈话中来。
教师与学生剑拔弩张,一点就着;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好说歹说,就是打不开学生的心扉,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常见。
此时,班主任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整自身情绪,把“聊自己”作为谈话的突破口。“你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将谈话的焦点由学生转移到教师,会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教师真诚地现身说法,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敞开心扉。
教师的自我披露是适度的、有选择性的。“聊自己”绝非将所有信息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自我披露的信息要聚焦于学生当下的关键问题,尽量减少与问题无关的信息干扰,以免模糊主题、混淆视听。
教师的自我披露是真实、真诚的。教师不能为了达到谈话的目的,故意编造谎言欺骗学生。虚假的谈话必将适得其反,不仅帮助不了学生,还会摧毁自己的形象,失去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自我披露应语言平实、简明扼要。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丰富的修辞来进行自我表述, 由此形成的疏离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倾听感受,动摇平等沟通的基础。另外,教师的个人分享不宜太琐碎、具体,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模糊了沟通的中心,提高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二、自己人效应——建立成长共同体
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即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与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则是指人们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自己人”所说的话。
许多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常不自觉地用人称将学生与自己区别开来,如:“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我说的话你听清楚了吗?”这些带着对立性质的话语,不但在教师与学生中间设了一道鸿沟,将师生置于问题的对立面,还非常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应用自己人效应,变“你”为“我们”,将师生双方联合成目标一致、合作解决问题的共同体。“我们一起想想发生这种事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看,这样解决问题行不行?”“老师会和你一起克服困难,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个犯下错误的学生,不论他们的言语、表现如何,内心都是充满恐惧的。教师话语中的“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他是同类人,有教师作为同伴,更能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让自己人效应真正助力师生的沟通,还取决于教师话语中透露的真誠。在影响可信度的因素中,存在着一个“隐藏动机”,即他人对你言行动机的理解。如果学生能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愿意陪他解决问题,他就会更加信服你的言行。如果学生感觉到这种言行只是你的一个例行的教育手段,对你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很难产生自己人效应。
三、期待效应——制订成长计划
期待效应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要想使一个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一些学生介于“优秀”与“后进”之间,是常被教师忽略的群体。他们中不乏潜能巨大者,但由于缺乏自信,他们如同蒙尘的金子。教师如果能注意到他们,给予他们正向的期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重建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智力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导向,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独特的优势,并对符合学生能力发展趋势的美好前景给予真诚的期待。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的肯定性评价,及时、高效地向学生传递期待。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后,可以与学生一起制订在其“最近发展区”的成长计划。这种成长目标能充分激发学生持久的心理动力,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一步步达成目标。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要有灵活性,根据沟通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期待,让学生的自我期待和教师的期待产生共振,从而达到积极共进的目的。
四、反馈效应——巩固成长成果
反馈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起到了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现象。这一心理现象称作“反馈效应”。
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经过一番努力点燃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但没过几天,学生又被打回原形,教师便心灰意冷,觉得该生无药可救,从而放弃该生。其实,教师给予学生的及时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与过往陋习对抗本就不易,需要教师的力量帮助他持之以恒。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反馈能对学生努力的成果起到正强化的作用,亦能给予学生前进的动力。
教师给予的反馈信息一定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馈的频率有一定的正相关,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的正强化效果更明显。
教师反馈的信息要客观全面。教师在反馈的过程中,不但要反馈成果,更要反馈并肯定学生在取得成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例如:“我发现这几天你的书写工整了许多。我还注意到写字本上擦过的痕迹。你一定是写了又看,不满意又擦了重新写。对自己要求这么高,难怪写得这么好!” 当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必须及时指正。
教师反馈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面谈、奖励、给家长打表扬电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拥抱都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判断,从而更明确努力的方向,获得更多前行的动力。
心理学是班主任最实用的应用学科之一。学习心理学原理,熟知心理学效应,使之成为工作的助推器,一定能帮助我们在班主任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出色。
参考文献
[1]李莹.“教师期待效应”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教学经纬,2007(4):119-120.
[2]蓝朝武.善用反馈效应 改进教与学[ J].文理导航,2016(5):75.
[3]谢元丽.运用心理学效应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J].读与写杂志,2011(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