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探讨

2020-09-10王春晓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主动参与小学科学

王春晓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除了要依靠科学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因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做了阐述。

关键词:学生 主动参与 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之一。《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总结相关结论,进而应用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重点,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保障。在此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让学生逐渐对科学知识形成浓厚兴趣,使其具备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全身心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其次,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促进自身科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精神需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主动收集各种学习资源。最后,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应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开展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维活动。

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

1.为学生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用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因此,教师就要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用具。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科学探究活动易于操作,进而有效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物体的运动方式”这一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木块、纸风车、易拉罐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材料。通过对这些教学用具的实际应用,科学探究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活动,能直观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特点,比如木块的运动方式是移动,纸风车的运动方式是转动,易拉罐的运动方式是滚动。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相关拓展活动,自主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这样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用具设计和制作

小学科学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想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用具的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潜望镜的秘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潜望镜。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平面镜片、硬纸板、胶带、剪刀、胶棒以及废旧的牙膏盒等制作材料,自己也要提前制作潜望镜模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分组教学法的应用,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合理进行分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每个学习小组的综合水平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还要为每个学习小组设置一名组长,这样既能有效维持学习小组的秩序,又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

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给予正确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潜望镜图纸,同时制作潜望镜的模型。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了潜望镜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平面镜作用的理解。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相关拓展活动,比如安排学生制作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这项拓展活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面镜的反光作用,加深对反射现象的理解。另外,拓展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其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亲手设计和制作相关教学用具样品,以有效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制作教学用具,这样不但能有效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3.提升科学研究活动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生爱玩,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活动的趣味性,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使其能自觉融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首先,教师在教学“人的一生”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第一,要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在不同年龄段拍的照片、画笔以及画纸等。然后,在课堂教學正式开始之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从中寻找自己在不同时期的外貌变化情况和身体特征。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对于自己也不例外。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观察自己的照片后,教师要进行提问:“你们可以想象出自己二十年后、四十年后或者六十年后的样子吗?”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时间,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让学生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未来的样子。这样的科学研究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当学生完成画作之后,教师可以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画作,同时表述自己作画的依据和理由。教师要给予其正确的点评,随后引出后续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融入活动中。

4.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度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活动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的本质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自由。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探究活动进行大胆假设,进而取得良好的探究成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摆的研究》这一章节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和自由的科学探究环境,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关实验方案。这一章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摆动的速度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让相邻的两个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实验方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当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方案设计后,教师还要给予相关指导,同时叮嘱学生整理和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因为实验数据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保障。在学生做完实验之后,教师还要让各个小组展示实验的数据,同时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有些时候,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并不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充分发展了自己的个性,还有效培养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被逐步应用到小学教育领域当中。小学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不但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化、生活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花》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花朵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花的种类和构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花朵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参与相关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程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增强科学研究活动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制作,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俞利平.让学生探究的载体更有效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07(36).

[3]王明昭.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准备[J].科学课,2008(04).

[4]管建林,施卫.精心准备 有序呈現——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控制[J].探秘(科学课),201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周兵.在科学课教学中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7).

[7]王忠年.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质[J].学周刊,2017(24).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主动参与小学科学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