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语言鉴赏教学创新实践
2020-09-10敖海荣
敖海荣
摘要:小学语文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思考的视角,品味教材内容、品味教材情境、品味教材细节、品味教材情感,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认知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品味 创新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展开教学,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对学生展开对应教育。小学语文鉴赏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从品味教材内容、品味教材情境、品味教材细节、品味教材情感等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帮助学生顺利启动语言鉴赏思维,形成学科学力基础。
一、品味教材语言,确立鉴赏目标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教师在语言鉴赏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语言鉴赏内容,并给出更多的学法支持,让学生自然进入内容品味环节,以顺利构建语言鉴赏认知基础。文本语言有个性特征,教师在内容选择时,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的内容,提升语言鉴赏针对性。学生语言鉴赏基础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了解,提升语言鉴赏内容的整合品质。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学法,才能促进学生学力的成长。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搭石》,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并给学生布置了语言鉴赏任务:仔细阅读文本,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这段话有什么突出特点,其表达效果如何。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要求,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片段。如“前面的抬起腳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学生给出鉴赏: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过搭石的过程,说成了演奏音乐,不仅有节奏感,还有美妙的声音发出来,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教材内容进行语言鉴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鉴赏认知。
二、品味教材情境,启发语言鉴赏思维
语言鉴赏操作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准备适合的鉴赏内容,还要对鉴赏学习情境进行科学创设,以顺利激活学生语言鉴赏思维,形成有形鉴赏认知。教材内容不同,其蕴含的情境属性也有所不同,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示范操作、视角提示、媒体展示、生动讲述、方法启迪、悬疑问题设计等,都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语言鉴赏思维入场,展开个性语言鉴赏操作,自然形成语言鉴赏认知基础。
教材内容呈现差异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需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不妨对教材展开细致分析,从中获得借鉴,为学生设计适合的学习情境。如教学《桂花雨》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组桂花飘落的图片,学生被这些图片打动,纷纷展开议论。教师此时投放语言鉴赏任务: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根据观察图片信息,如何对其进行语言鉴赏呢?学生再度观察图片,然后开始对比阅读,进入独立思考阶段。教师给出提示:这段话中没有什么修辞方法,不妨对一些词语和场景描写进行分析感知。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很快就获得语言鉴赏启示。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其目的是非常鲜明的,就是要为后面的语言鉴赏做铺垫。教师为学生布设语言鉴赏内容,与图片高度契合,学生有了观察体验,对鉴赏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品味教材情境,可以顺利启动学生语言鉴赏思维。
三、品味教材细节,积累语言鉴赏知识
教师从教材内容细节出发,给学生提示,可以成功调动学生鉴赏思维,还能够为学生做出鉴赏规划,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典词分析、句式解读、结构思考、情感体验、主题发掘等,都属于语言鉴赏视角。教师给出细节鉴赏提醒,能够给学生语言鉴赏带来更多灵感。
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一些有趣的细节,并展开针对性鉴赏。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的描写细节内容。如在逛街的环节,作者看到了很多东西:“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看到的东西,都不是随意写的,为“万花筒”的出现做了铺垫。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思考,很快就给出个性理解:作者“珍贵的玩具”是父亲做的万花筒,表达浓浓的亲情。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教材细节,对学生语言鉴赏认知积累有重要帮助。
四、品味教材情感,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语言鉴赏离不开情感角度。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情感和文本情感展开深度思考,以便形成崭新的鉴赏操作路线。语言鉴赏不仅要关注词法、句法、语法、文法等内容,还要对情感因素展开深度解析,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建立鉴赏认知,符合语言鉴赏教学诉求,也符合学生语感成长规律。品味教材情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教材情感时,需要先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特别要与作者达成更多情感对接。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教师为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推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为让学生对这段话有更深刻理解,教师还专门进行了诵读。学生从教师的诵读中受到了感染,很快就形成了语言鉴赏共识:这是作者对我中华泱泱大国的无限赞美,体现了浓郁的民族国家情怀,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应该为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段话写得气势磅礴,震撼心扉,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教师对学生语言鉴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情感发掘给予更多认同和鼓励。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语言鉴赏任务,并给学生以具体的提示,让学生从情感角度展开思考,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在情感体验中形成鉴赏认知。情感是文本的本质属性,不同文本有不同情感呈现,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冲击会更为剧烈。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正如语言鉴赏学习,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创造性学习实践。语言鉴赏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要展开创新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契机。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深潜教材之中,对教材内容、教材情境、教材细节、教材情感等展开教学启动,促进学生语言鉴赏目标的构建、语言鉴赏思维的启动、语言鉴赏认知的积累、语言鉴赏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幼琴.咀嚼语言 散文教学的应然追求[J].语文天地,2017(06):75-77.
[2]李文霞.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能力浅探[J].名师在线,2018(09):93-95.
[3]郑小龙.示之以形 悟之以神——探微小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J].小学语文教学,2019(0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