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分析
2020-09-10王柳理
王柳理
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统筹教学与学情,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研究结合“教学做合一”思想,从生活情景、合作学习等多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思想落实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数学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融人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一、注重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已有经验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和感知数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情景设计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分析与剖析数学内容,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中,在小数与整数乘法教学时,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逻辑,先按照整数乘法算,然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从数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与整数乘法逻辑相对比较简单,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部分学生要么是计算错误,要么是小数点放错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已有的场景人手,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计算与研究。65×3.12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大屏幕演示65×312=20280的竖式计算过程,调动学生整数相乘的相关知识储备,然后根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计算逻辑演示,小数点点位确认的方法,最终得到答案为202.8。此时,部分学生提问因数中有两位小数,积也应该有两位,但202.8只有一位不符合规律。教师补充“末尾有0的要化简”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去0的计算逻辑。通过调动已有经验和设计具体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际案例的方式验证数学计算的逻辑,在情景中帮助学生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二、注重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思考探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学应注重问题设置,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问题的设置与引导,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规律,合理地进行问题设置。每个问题都要恰到好处,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避免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运算律》教学为例,加法交换律的结构是a+b=b+a,交换律的结构是(a+b)+c=a+(b+c),从内容来看,并不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很快就可以找到计算的规律。如让学生填写96+35=34+(?),学生可以很快反应出括号中的数字为96,这是一种带有明显思维定式的学习方式,而答案其实是9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运算律的角度进行数学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加法交换律的结构是a+b=b+a。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进行学生思维的训练:设问1:a+b=c+d等式相等情况下是否依然属于加法交换律?设问2:加法交换律左右两边相等是因为和相等还是数相等才成立?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设问1不对,因为加法交换律的结构是a+b=b+a是一种固定结果,就是8+9=9+8是加法交换律,而8+9=10+7虽然左右两边相等但不是交换律。但对于设问2,学生存在争议,有的认为和相等,有的认为数相等,这说明学生在数学方面还缺乏逻辑,没有考虑到设问1与设问2的递进关系,在思考方面存在片面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引导,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三、注重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师教学应注重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小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主动学习意识不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均需要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发展,在小组内提升个人能力,提升个人水平。
以《因数与倍数》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教师给学习小组预习视频资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因数与倍数》的预习,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因数与倍数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如完成题目5×7=35,可以说成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25×3=75,所以25和3是因数,75是倍数的说法是否正确。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较激烈,有的认为是对的,有的则认为是错误的。通过小组的不断交流,最终,大部分小组得到了正确的解释: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所以上面的说法是错误的。也有一些小组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充分交流与学习,对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四、注重生活實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比较紧密,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从现象发现本质,培养数学思维逻辑。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为例,这一章节的学习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以教材中试题为主,学生学习偏重于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进行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回收”主题的统计,让学生统计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鼓励学生将统计方法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践行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刻把握“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人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