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特点及策略
2020-09-10国芳
国芳
摘要:主题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顺畅度,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主题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主题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并提出几点主题阅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特点 策略
主题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阅读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发挥主题阅读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料,提升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主题阅读的特点和内涵
主题阅读实质是将单元主題和阅读内容充分融合在一起,通过主题线索将内容贯穿起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主题阅读的红线,不但实现了课文内容的统一整合,同时也将课外阅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其他知识,丰富阅读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效果事半功倍。主题阅读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围绕特定主题,将主题相似的阅读内容统一结合,确保阅读主题和阅读要素保持一致,保证阅读主线顺畅。第二,主题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达到减轻阅读负担的效果。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围绕主题展开阅读,实现了阅读材料的有效整合,降低了理解难度,加深了理解深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第三,教材单元阅读材料是主题阅读的基础,主题阅读一定要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不能根据教师的意愿改变教材内容,保证主题阅读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二、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1.以阅读主题为主线,进行阅读内容拓展
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遵循的是主题一致的原则。将主题内容相同的文本放在同一个单元中,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排的思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进行阅读内容的拓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主题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给学生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场景,学生阅读后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教师把握机会给学生推荐主题为“感受生活”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童年的童真和童趣。如学生阅读《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窗边的小豆豆》,在欢声笑语中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重温温馨的童年时光。又如,在阅读以“思乡”为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给学生推荐《静夜思》《乡愁》《但愿人长久》等文章,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抒情技巧,体悟文章内涵韵昧,加深学生对思乡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明白作者的思乡之情,理解作者的思乡之苦,进而联想到自身,更加珍惜和家长团聚的时光。在阅读“红色革命精神”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刘胡兰》《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带领学生了解抗战岁月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不易、英雄儿女们和侵略者顽强斗争的精神品质,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秋天到了》《四季》《植树的季节》等文章,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推荐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如赞美生活、展现美好生活的文章,通过电子阅览、班级图书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起交流讨论,引发学生思想共鸣。拓展阅读内容不但可以巩固课本知识,还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实现思维拓展,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动力,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保护。
2.根据学生阅读习惯,开展个性化阅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要积极放大学生个性差异,根据阅读习惯和个性差异建立兴趣板块,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这是主题阅读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教师不需要指定阅读范本,更不能统一阅读答案。第一阶段一定是开放的,追求的是创新和具有特色的主题阅读方式。这个阶段的阅读类似于解答辩证数学题目,方式是开放多元的,解题的过程应该具有创新性、多元化等特点,最重要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首先是概括阅读脉络,确定整体的基本构架,然后再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量,使阅读知识成为构架的四肢关节,让整体构架日渐精简分明,条理清晰。最后挑选阅读内容中的非属性内容进行有机排序,突出主题阅读的实质价值,做到化繁为简。
3.挖掘主题阅读内涵,实现读写有效结合
主题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读”依旧是核心,在提炼单元主题后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搜集课外阅读资源,进行大量阅读,通过浏览、略读、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挖掘文章的精髓,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悟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合文章体裁差异采用多样的写作形式,加深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阅读并不囿于教材,初衷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创新、有想法、爱阅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例如,在学习《玩出了名堂》这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分析重点词语,掌握写作的方式和技巧,如“发现”“看见”“试”“想”等的用法和出现的场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写一篇记录自己做实验的文章。这样不仅实现阅读主题和习作主题相互统一,做到了读写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效深化阅读主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否一样,都布置同样的任务,这样“平等”教育学生的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如果作业内容过于简单,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吃不饱”,限制其进步和发展;反之,内容难度过高,则会增加后进生的学习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层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围绕教材文章主题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似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运用学习到的阅读方式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交流心得体会,在思维碰撞中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
总之,为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主题相似的多篇文章放在同一单元进行学习,通过读写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