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分析及提升
2020-09-10雷洁
雷洁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面对对手的临场发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面对实力相当的选手,此时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能够帮助运动员从容应对,积极刻苦训练,有利于比赛中超水平发挥。本文首先对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高校运动员的实际提出了提高赛前心理状态的解决办法,旨在提升运动员心理能力,取得比赛胜利。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是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必备素质。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的运动项目相比,跆拳道比赛的突出特征就是对抗性较强,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在比赛中,有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往往会因为心理状态不佳没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参赛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高强度的跆拳道比赛更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心理训练,真正发挥跆拳道运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心理分析
(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消极心理状态
高校的跆拳道运动员除了运动员的身份以外,还有一个主要的角色是高校在校学生,除了专项的跆拳道技能训练以外,他们还要兼顾大学学习的任务,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高校学生在平时承受着大量的专业性训练,在赛前,他们的心理必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赛前的消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状态、亢奋状态、淡薄状态、怕输状态等等。自信的心理状态就是指高校学生在比赛前呈现出兴奋的精神状态却不能对比赛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冷静思考对手的竞争优势而过高评估自己的参赛实力。在正式比赛中,如果遭到挫折,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挥。亢奋状态是指部分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提前进入到对比赛的应激状态之中而无法集中训练,在赛前过于消耗精力能量从而影响比赛的状态。淡薄状态是指运动员在赛前过于重视结果而呈现出的情绪失落、意志消沉等消极的精神状态。怕输状态也是由于运动员过于重视比赛的结果而在赛前产生想赢而又怕输的矛盾心理,那么在比赛中往往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二)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消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可能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是不同的心理状态交替发挥作用影响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从当前高校学生运动员自身来看,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条件比较优越,学业学习压力也较大,在参加跆拳道比赛前往往缺乏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同运动员个体的性格特征、应激能力、兴趣、身体素质能力等都存在差异,部分高校学生运动员如果无法将自己的个性与跆拳道的赛前训练情感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影响比赛状态。此外,比赛的规模、场地、重要性、比赛性质、参赛对手实力等对不同的高校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认知,如某次参赛对手实力普遍较强或者是比赛场地不熟悉等都将会直接影响高校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预判,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正常参赛的节奏。
(三)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现实意义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韩国,在不断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一项集技战术、心理、技术动作、应变能力等要素为一体的竞技型体育运动项目。与专业运动员相比,高校的跆拳道运动员在同样的技战术水平下的心理状态往往决定了比赛的结果。针对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科学专业的心理训练是让他们避免出现消极赛前心理状态并形成自发心理调节能力的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帮助高校运动员形成更加稳定、健康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帮助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充分环节赛前的心理压力,正确处理跆拳道运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跆拳道运动比赛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学生运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二、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明确比赛的目标任务
高校跆拳道教师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明确在不同的比赛中的目标任务,通过引导运动员实现目标任务来完善赛前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避免出现对比赛过多、过高预期等心理,实现自我激励,以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来提高心理素质能力。具体来说,高校的跆拳道教师要为运动员确定其行为表现目标和挑战性目标,将比赛任务具体化。例如,在赛前引导学生明确此次比赛的任务目标是战胜某个对手而不是必须要拿到冠军,完成3个组合技战术进攻,实现70%左右的进攻等。但是需要注意教师要把握好目标设定的梯度和尺度,在充分了解运动员实际情况和战术特长的前提下帮助其对比赛形成科学的认识。高校教师也可以为参赛运动员制定一个参赛预案,除了目标任务的科学设定外,也可以针对比赛对手的情况来制定应急预案,如在预期对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比赛等,这样就使运动员对比赛形成充足的准备,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应赛心理。
(二)引导运动员进行充分自我心理调节
除了赛前的充分准备,高校跆拳道教师也要注重日常的心理调节训练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平时的训练中,高校教师要注重跆拳道品势动作的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引导运动员不断熟悉技战术的同时不断调控自己的实时心理状态,运动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要素来强化综合心理素质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利用案例教学、暗示调节等专业心理教育的方法来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在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之后,赛前的高校运动员就会自发进行积极向上的自我心理调节,消除心理障碍,形成最佳的比赛竞技状态。
(三)模拟比赛情景提高心理素质
模拟比赛情景就是指在赛前为运动员设置一定的比赛环境,如喧嚣的观众、专用比赛道具、比赛淘汰方案等,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模拟的环境中能够以比赛的状态投入到其中,有效缓解赛前的紧张、压力等。一般来说,高校学生作为跆拳道运动员参与到比赛中往往达不到专业运动员参赛的心理素质水平,在正式比赛时就会出现不安、反应迟钝等不良心态,而这种状态将会在赛前就影响运动员。为高校跆拳道运动员模拟比赛情景,运动员就会提前熟悉正式比赛的环境,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出现在赛前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而对正式的比赛产生消极影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极易形成过度自信、亢奋、淡薄、怕输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其形成與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到比赛等外部环境直接影响。高校跆拳道运动及比赛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积极参加跆拳道比赛是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综合能力的渠道之一。对此,高校就有必要针对跆拳道运动员实施一定的赛前心理训练,如制定参赛预案、模拟比赛情景、实施心理引导等来帮助高校学生在赛前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比赛中充分发挥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武胜.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0 (12):16-18.
[2]梁洪生,佟胜志.对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 (02):128-130.
[3]程丽芬,彭玲群.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心理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 (01):50-51.
[4]郑莹.论跆拳道赛前的心理训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0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