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
2020-09-10王海文
王海文
摘要:随着健康第一的理念的提出,这与阳光体育活动概念不谋而合,通过建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阳光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的活动。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目标以来,如何提高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有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来建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实现帮助学生阳光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阳光体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
阳光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对学生体质的锻炼。同时,体育教师要将阳光体育与健康第一的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实现锻炼体质的目的,另外,学校需要激发学生队体育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其中,教会学生一两项能够终身受益运动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从而逐渐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还要提高体育竞赛的开放性,创办面向人人的竞赛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阳光体育运动理念
阳光体育概念是针对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的情况提出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弱,生病率相对以前有着明显的提升[2]。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教育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希望能够实现走出书房,走向操场的目标。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更加坚定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随着阳体育运动教学理念的提出,教育部门需要注重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建立能够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达到增强全体学生体质的目的,另外根据结合素质教育通过锻炼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运动技巧。
二、学生健康现状
虽然各个学校都开展阳光体育教学,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没有落实好相关的具体措施,使得自爱实践过程中无法达到阳光运动的目的。
第一,由于学校长期以来过于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体育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就目前来说,青少年体质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肥胖和偏瘦的体质,学生也越来越不爱锻炼,偏食、挑食现象突出,从而容易导致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
第二,虽然阳光运动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但由于教师的观念还没有改变,或者是在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时仍然受到限制,导致无法完全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体育课常常会被主科教师所占用,导致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另外,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导致没有足够的器械和场地,教师无法开展系统的体育教学。
第三,由于家长过于重视智力教育,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文化课程就可以,这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体育意识,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另外,很多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常常会选择比较轻巧的运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对学生的健康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建立四位一体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促进学生享受乐趣的方法
体育是一门运动性课程,对增强学生身体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体育运动的有趣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3]。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发体育运动的乐趣,帮助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的体育运动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学习和练习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为了提高项目的竞争性,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另外,通过进行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为了提高项目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竞赛和趣味比赛,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可以从运动中放松身心和增强自信心。同時通过竞赛的方式能够提高项目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升体育能力,实现阳光体育教学的目标。
然后,可以将游戏与体育课堂相融合,通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帮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前进,如可以模仿青蛙跳、兔子蹦和僵尸跳等前进方式,然后教师再将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跳的过程中融入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加快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速度,这样就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本身的体质情况和运动天赋进行分层,可以分为强、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教师可以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也可以采取当一个层次的学生提起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参与到高一等级的队伍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运动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帮助学生自爱运动过程中释放自己和学习运动技巧,才能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达到提升整体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除了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外,还需要结合课外体育运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校时能够实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目标。因此,学校需要将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进行规划,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然后认真实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
首先,相关教师可以大力推进学校、班级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然后,教师要利用好每周五天的大课间,可以将大课间转化为体能训练课,加强对学生的锻炼,学校可以自行创编能够将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同时需要增强韵律感,形成学生乐于参与到课间的训练中;然后每周一节足球课,足球课是教育部非常重视的一项运动,将足球课带入学生运动的计划中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校园足球实施意见,为国家培养足球运动接班人;接着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或是区域特色设置特殊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
(三)健全学生人格的方法
要想实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标,学校要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项目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丰富多彩的主题运动才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通过欢快的音乐渲染,帮助学生尽快学习完成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运动目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来挑选音乐曲目,将学生带入到欢快自由的氛围中,然后教师在通过语言将场景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全人格的目的。
接着,需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运动器材在操场上尽情释放,但是在运动结束后,学生要将器材归于原处,并将弄乱的道具整理好;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运动是一个比较激烈的过程,特别是篮球、足球和跑步等运动,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意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帮助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避免出现更大的伤害。另外,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不仅能够在运动中减少伤害,还能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丽红.新课改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06):144.
[2]季兵.让体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议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快乐阅读,2016 (18):98.
[3]梁干云.如何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7 (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