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09-10王林何玲杨艳
王林 何玲 杨艳
摘要:大力发展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以巴中市为例,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发展存在的生源质量不高、思想认识不够、中高职衔接脱轨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中高职衔接培养的问题,而后许多学者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教学计划、学历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的突破口是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教育衔接核心落脚点是课程衔接。较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高职衔接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软肋[1]。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了培养目标的衔接、教学标准的衔接、课程设置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等方面,学校立足于专业,专业立足于课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是否是科学有效,对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路径有着极大的影响,故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专业名称设置不一致。经笔者与巴中市部分中职学校访谈发现,中职学校现开设的有“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外语、景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虽都属于旅游大类,但专业名称的不同会造成教学方向、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存在偏差,学生从不同的学校进入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会存在前序所学混乱、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会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对学生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心理不适应等问题,不便于后续的教学开展,影响中高职衔接开展的有效性。
(二)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发展、专业教学的依据,来源于社会需求、政府政策、专业实际情况的调研而设计。对教学具有指导性、引领性。不仅是专业教师应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设置了然于胸,学生也应当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清楚专业定位、专业方向,为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实际情况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通常由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组织讨论而制定,大多未进行充分地社会调研结合,且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在学生入校之前就设计完成,对生源实际情况、生源基础掌握不完全,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够明确。对部分生源较少的学校来说实现分层教育的难度极大,不利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实现。
(三)专业课程设置重复。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中职院校开设课程为“旅游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高学历+技能型”人才,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强化技能教学的原则,课程设置上有重复中职学校设置的课程现象。如此,会导致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学习重复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未分阶段进行,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和职业教育的质量。
(四)专业实践教学倒挂。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更久,相对来说有更充足的经验。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反复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系统,且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完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理论知识教学比重较大,容易忽视学生的技能性培养,不利于中高职衔接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衔接。将中高职学校进行有机对接,充分掌握中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制定。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统筹设计、修订,体现两个层次的教育类别又能做到一贯培养,科学合理的设计专业课程,摒弃已学课程、避免重复,打造专业发展蓝本,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应当体现技能的渐进培养、理论的逐步提升,掌握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二)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协同育人。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中高职院校应充分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通过远程授课、建立教学资源、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等手段可提前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规格的设置、教学计划的设计等,实现中高职学校协同育人。
(三)打通“1+X”证书认证,中高职课程弹性衔接。随着“1+X”证书制度的提出,社会需求更加看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中高职学校可进行“1+X证书”的培训点、考点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高职学校协同建立“学分银行”,打通技能证书的认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中高职技能培训衔接、课程设置有效衔接。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职亚教育在进行基础文化课的同时,更应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从现有教师中培养一批、企业引进一批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中高职教师进行互派交流、学习培训,双向贯通培养,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的有效衔接。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教育和发展尤为重要,中高职院校都应主动走出校门,搭建沟通平台,协同发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是打通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獻:
[1]金珊.武汉城市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06.
[2]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9).
[3]巴中市中等职业教育.[R].2019.
[4]冯天祥,龙屏凤,刘红霞.中高职衔接:基于与挑战并存[J].科技经济导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