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训练的准备及整理活动分析
2020-09-10曹勇
曹勇
摘要:当前的体育训练活动开展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能够在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中体会到体育训练活动开展的乐趣与实际意义。本文探讨了体育训练的准备和整理活动,并对其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最大力量训练等各部分展开探讨,从而遵循不同体育训练活动开展的原则,并针对训练内容对其训练方式做出变革,结合训练活动开展实际,提高小学体育的训练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训练;准备活动;整理活动
训练是学生学习体育最为基础的手段,只有对训练过程做出认真探究,教师在教学时才可以根据小学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训练课程方向。对于训练的结构构成来讲,其主要包括准备和整理这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相互依存,在共建过程中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力求改善训练活动开展得不充分、不针对问题,在整理活动和准备活动阶段给学生的体育训练带来良好奠基。帮助学生了解各项训练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为恰当地理解到体育训练动作,为其后续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与原则
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肌肉组织之间的摩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技术水平。就目前的教学发展过程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准备活动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通过运动及时去除某些不良心理。在准备活动开展模式下,学生的身体会迅速发生变化[1]。其循环系统会提供学生活动所需要的各类氧气,学生原本储存的一些原料也会更好的被消耗。
在准备活动开启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首先,教师必须通过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肌肉和身体协调能力。使得准备活动为后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基,帮助学生缓解肌肉酸痛,让不同学生都能够应对某些突发条件。在肌肉协调过程中,为后续的超负载运动做好基础。做好准备活动,如学生在进行抛掷或者跳跃项目时,就会预先做好心理准备。相应的实验也表明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能够在表现过程中显现得更加优秀,这也是学生运动能力提高的一个翘板。从心理方面做出探讨来看的话,适宜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做好准备的感觉。这些准备活动在某些层面也控制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它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后期的课程。
(二)一般性準备活动
所谓一般性准备活动,即准备活动的一种基本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游走到慢跑的过渡过程,让学生逐渐调节自己的身体结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可靠了[2]。
教师可先通过一定的运动刺激学生的心率,对学生的循环系统进行引发。紧接着要求学生做出几分钟的徒手训练,让学生跳动,跟随臂膀的摆动去进行身体运动。一般性的准备运动包括学生在体育课堂上8到10次的80米至100米大步快速跑,之后教师可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继续调整其目标。对每位学生来讲,其所能够适应的气候条件、比赛课程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训练时也要根据气候条件以及训练的季节去做好预先准备,如果该地气候较冷的话,那么准备活动就应该适当延长。其实出汗过程有利于保持学生的体温,在每一次的投掷以及跳跃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肌肉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炎热或者酷暑环境内,准备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太阳光的直射,让学生在阴凉处进行训练。
(三)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根据比赛项目形成的一些不同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训练时应考量其训练次数、训练位置。通过训练强度的及时调控,使得学生能够在心理和生理层面都做好过渡。如果教师的某些训练活动过量,学生在后期的比赛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
为了让学生在比赛时获得最佳的结果,教师也必须掌握训练活动的可靠程度。由不可缺少的跑步次数控制,去进行一般性的教学。了解不同学生类型的体育项目,将铅球、田径、篮球等运动员的体育训练项目分隔开来。例如对于抛掷运动员来讲,就应该多训练其投掷能力。对于跳跃运动员,则应该多跳。短跑运动员则练习多跑,使得这些运动员都能够具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活动准备过程中,通过对自身的活动内容了解,依据其活动发展过程进行预先准备。教师在训练时要考量到不同时间、间隔的差异关系,从准备活动结束到比赛时间开始都应该让学生尽量地多休息。这是突破以往单一运动训练的一大有效法宝,它能够帮助运动员感悟自我。在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借助多样的恢复活动,让运动员合理安排时间。通过专门性整理活动的开展,提高体育训练效果。
二、小学体育的整理活动
(一)力量训练整理
对于小学生的力量训练来讲,教师要了解力量训练是人体神经在工作时克服阻碍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对于现代化的力量训练来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更应该考量学生在长时间高压力情况下很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不良状态[3]。及时帮助学生放松心理,在缓解精神压力的同时遵循科学化以及全面化的训练发展原则。注重学生各肌肉的放松,使得学生的运动神经能够得到协调。
开展某些必要措施,减轻学生的肌肉酸痛感。使得学生能够保持身体弹性,维持训练课堂效果。某些时候如果教师不注重力量训练手段,仍是以一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去要求学生,那么学生的身体也始终会处于一种疲劳状态,其身体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不同力量训练过程中,学生所提供的功能主要来源为糖类发酵分解。此时学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肌肉在缺氧条件下很难将这些乳酸进行氧化。在力量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应采取恢复方案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处理。帮助学生消除乳酸,让学生在有氧状态下及时增加自身的血量。保证学生的机体恢复正常,接着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相对转换,由这些活动去保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教师这时可通过放松跑、静力性拉伸等力量整理活动对学生做出训练。通过运动后的放松跑及时消除学生体内的乳酸,提高学生的精神敏捷性。然后,再由静力拉伸去恢复学生的肌肉结构,防止某些肌肉摩擦现象的发生。及时跟进学生的训练动态,在动静结合过程中提高体育课堂训练质量。
(二)速度训练整理
在速度训练层面,由于大量的运动,学生的体内同样会产生很多的乳酸。这时学生身体的供能方式也主要变成了无氧呼吸,学生在进行大荷载的速度训练时心跳的速率较高,他们的精神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状态[4]。
对此,教师的速度整理活动也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状态恢复作为其开展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某些娱乐活动或者放松活动,让学生在训练时加强对于训练技巧的理解。结合整理活动中的脉搏分析,将学生的脉搏控制在120次每分钟左右。这是维持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脉搏值,学生的内心才能够维持一种均衡。这会避免某些心理性疲劳的产生,在动力拉伸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提出某些问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关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关爱,应用某些体育游戏,淡化体育训练活动开展的模式化、规范化,让学生乐于跟随教师进行速度整理。放松学生的心情,在整理活动层面重视某些心理疲劳的恢复。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避免学生由于自身压力的积累而出现某些危险行为。注重训练之后的恢复效果,以此提高体育课堂训练质量。
(三)耐力训练整理
所谓耐力,即人体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所承载的一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耐力也主要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种。对于耐力训练的整理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运动强度以及运动质量。
以不同内容的整理过程去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及时缓解疲劳感。在耐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关注学生耐力训练的各类过程。调控学生的乳酸量,在训练时间方面做好正确保障,避免由于学生的机体失稳而导致一些调控活动的失调。保障学生的細胞、组织功能稳定,让学生对所研究的训练项目产生一定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跟进学生的呼吸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呼吸状况。通过某些拉伸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游戏作为其引发要点,去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时合理的拉伸方法不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它更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这能够加速学生体内的新陈代谢历程,让学生快速做好疲劳整理,进行自我状态恢复。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呼吸机能的状态。通过腹式呼吸法,保障学生的正常呼吸。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通过呼吸方法的改变调控自己的呼吸状态,最终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缓解状态。在耐力训练整理活动开展过后及时告诉学生其比赛成果,让学生进行自我整理,提高体育课堂训练质量。
(四)最大力量训练整理
所谓最大力量训练,即激发出学生的全部体育潜能,让学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的训练活动。在某些时候,最大力量也被称作是学生的绝对力量。这是学生抵抗外力,由神经系统所控制产生的一种对抗力。
对于最大力量的训练来讲,教师应在最大力量训练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做出特别的关照,由整理活动去放松学生的身心。更加注重肌肉部分的拉伸以及收缩,避免由于整理活动开展不及时而导致的一些肌肉僵硬问题。从肌肉线条出发,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理解比赛成绩,在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逐渐了解学生机体以及心理的统一特征,帮助学生消除疲劳。在最大力量训练完毕之后,及时理解学生的训练心理。对于训练课堂来讲,教师也要借助这些整理活动让学生的身体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提高其体育能力,努力要求学生分析动作。在时间控制方面,教师也要将最大力量整理活动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及时要求时间,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帮助学生进行体力恢复。在训练完成之后,注重训练员的自我感受。缓解学生的身心,提高体育课堂训练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差异性很大,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更应该了解全部学生的学习特性。通过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有效的整理以及准备活动去放松学生的体育学习压力,关注学生身心系统的调节。这需要教师在制定体育计划时提高对于整理活动与准备活动的认识,处理好运动以及恢复的关系。应用好科学策划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效率,保证体育训练活动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富山.小学体育训练的准备及整理活动探究[J].时代教育,2012(10):137.
[2]潘伟.小学体育训练的准备及整理活动研究[J].教育,2016(11):283.
[3]黄永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卷宗,2018(21).
[[4]次仁江村.中小学体育教研新模式——模拟上课 [J]. 轻松学电脑,20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