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可行性方案
2020-09-10张进武
张进武
摘要:伴随我国“体育强国”伟大梦想的提出,校园足球运动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足球队也迈向了正规化发展道路,这也为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现状及其成因基础上,围绕训练原则的高度明确:以“协同并进”为根本;训练内容的不断丰富:开发二者相互结合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以赛代练”等多种形式共存;训练总评的科学化:突出训练总评工作的双主体性四个方面,就其可行性极高的训练方案加以明确论述。
关键词:高校足球队;体能与力量;课余训练;现状与成因;可行性方案
面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强势兴起,高校范围内的足球竞赛也呈现出体制化发展趋势,建立足球训练队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工作显然成为广大高校教练员的又一重任。其间,体能与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也事关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自然成为当今高校教练员最为棘手的问题,值得每一位高校教练员不断加以深入思考。文章就针对此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广大教练员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现状
(一)二者之间的兼顾性方面
就目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总体实施方案来看,教练员普遍将体能训练与力量训练分为两个重要模块,并且在训练安排上将时间错开,力求训练目的能够具有极高程度的针对性。但是,这一训练实施方案在效果上通常不尽如人意,体能训练与力量训练很难实现协同并进,甚至會产生“一头重、一头轻”的后果,最终形成队员往往更加注重“体能”素质的发展,或者是单一注重“力量”素质的发展。
(二)队员训练的参与度方面
针对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训练中的队员参与情况来看,队员的训练状态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不情愿的跟随教练员的要求进行各项训练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完成训练任务,存在明显的“走过程”心理。第二种是坚定不移的按照要求去完成训练任务,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很难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两种训练状态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并不能得到广大队员的高度认可,训练过程中的氛围也很难得到保证。
二、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现状的成因
(一)训练过程形式化严重,目标普遍不够明确
从高校足球课余训练工作的总体安排来看,广大教练员普遍认识到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分别制定了具体的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但是从训练方案来看,体能训练很少能涉及力量方面的训练内容,反之也是一样。在此训练方案的作用下,训练工作的目标也很难形成兼容,两项训练工作的割裂感也自然会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无疑是造成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广大教练员在构建可行性极高的训练方案中,势必要先将改变这一现状放在首位。
(二)训练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很难实现相互协同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现状,不难发现队员心理普遍存在一种不满,就是训练内容缺乏新意,同时训练的方法总是“老一套”,具体表现为训练的内容已经形成程式化,每逢体能与力量训练都是按照这些内容来进行,并且训练的方法不用教练员去示范和讲解自己就能了然于心,丝毫不能感受到新意,训练过程的乏味感非常明显。这也是该现状中所体现的突出问题,充分印证了以往的训练方案不可行,在打造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过程中,必须将解决这一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三)缺少强有力的保障条件,训练质量难以保持可持续提升
结合当前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中队员参与度不高这一现状来看,其根源在于教练员“一言堂”的心理过于严重,很少去关注队员对于训练过程的真实看法,也没有高度认识到满足队员训练中切实需要的重要性所在。为此,广大教练员通常会认为训练方案没有错,而是队员训练时的态度没有摆正,所以未能达到预期训练目标就会增加训练量,队员的厌倦情绪就会进一步迸发出来,最终自然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训练效果不言自明。为此,在探索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可行性方案中,必须围绕这一现状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此为全面提升训练质量提供强大的保障力。
三、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的可行性方案
(一)训练原则的高度明确:以“协同并进”为根本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实施方案的构建是都系统工程,不仅要先明确其大方向所在,还要针对具体的实施步骤做出明确设计,进而才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高校足球队业余体能与力量训练更是如此。其中,明确训练的大方向则是可行性方案构建的根本所在,而训练原则无疑为广大教练员指明了大方向,而确保二者之间的“协同并进”显然是最为基本的原则,也是训练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有氧负荷训练”为例,由于有氧负荷训练是体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队员在自身心肺功能上、体力与耐力上有着极强的承受能力,所以适当增加力量训练是极为必要的。为此,在训练原则上,就要以有氧运动为主体,以力量训练为重要依托,打造出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训练方案,用于保证队员在进行有氧负荷训练时,身体的各项机能能够承受住压力,训练效果也因此能够更加趋于理想化。
(二)训练内容的不断丰富:开发二者相互结合的训练内容
毋庸置疑,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的训练在确立“协同并进”原则基础上,接下来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训练工作中加以有效执行,而训练内容做到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显然是重要起始点,因为内容决定着训练形式,也决定着训练效果,所以开发出丰富的相关训练内容必须加以高度重视。以“耐力训练”为例,由于力量与耐力训练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身体耐力素质越强,就意味着力量素质会有所下降,但是耐力素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身体的力量素质也会达到一定高度。为此,在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内容的选择上,教练员应将中长跑项目与核心力量训练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如“4×800米接力”与“平板支撑”“俄罗斯转体”“仰卧单车”等内容形成一套训练内容,由此确保队员技能拥有强大的启动速度,同时还能具备极强的长途奔袭能力,这无疑是队员在日常训练赛和比赛中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内容衔接要保持高度合理,进而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体能与耐力训练内容体系。
(三)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以赛代练”等多种形式共存
拥有了完整的体能与力量训练内容体系这一重要条件作为有力支撑,教练员下一步工作的落实自然要以合理设计训练方式为重点,确保训练内容能够被全体队员所接受,并发挥出训练的价值。其中,理想的训练方式无疑是“以赛代练”“探究合作”“趣味训练”等等。以“肌肉持久力”训练为例,训练内容主要以“波比跳”“左右跳步”“登山式”等项目为主,其中还会增加“负重深蹲”“负重仰卧起坐”等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强化队员的体能与力量,进而实现队员肌肉持久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单纯靠机械的训练方式来进行显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采用具有趣味性和竞争力的方式来进行。在此期间,在向队员明确训练内容,并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之后,就要将训练过程完全交付于队员,鼓励队员自行分组,以小组挑战赛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练员则要深入到每組队员之中,就小组比赛情况予以相应的指导,让队员能够在激烈并具有趣味性的氛围下,感受到运动的激情和魅力。这样显然更有助于全体队员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训练内容,并在增强学生体能与力量素质上发挥出巨大价值。
(四)训练总评的科学化:突出训练总评工作的双主体性
毋庸置疑,训练总结与评价是各项体育运动日常训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确保各项训练工作有序进行最为直接的条件。所以在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中,教练员要紧抓总评工作不放松,采用科学的总评方式,以保总评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在这里,笔者认为“双主体”总评工作的开展效果能够实现最大化。依然以“耐力训练”为例,教练员在进入到训练工作的“结束部分”后,首要工作就是带领全体队员能够说出训练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采用了哪些方式与手段来进行,让全体队员对训练全过程的收获能够有客观的认知。随后教练员则要对队员训练的最终成果与参与状态做出系统评述,并且要以先肯定再建议的顺序来进行,让全体队员都能深刻意识到自己在训练中哪些内容和方法掌握的较好,哪些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训练后应该以怎样的方案去强化,怎样在训练中有效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进而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体能与力量素质树立自信。最后,教练员要将所剩余的所有时间再度归还到全体队员手中,倡导队员针对训练全过程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针对某一细节表达出自己的建议,并组织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活动。由于队员所提出的看法与建议都是全面提升训练效果的直接依据,所以要将其视为今后训练方案设计与重组的重要突破口,进而确保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质量始终处于提升状态。
综合以上观点论述,不难发现在高校足球队课余体能与力量训练工作中,能够做到训练方案设计切实可行、确保实施效果能够达到队员体能与力量素质同步提升并非易事。其间,不仅要求广大教练员在训练原则上做到高度明确,同时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保障条件上要有强大支撑力。为此,不断深化以上工作自然成为广大高校足球队教练员今后训练与科研的重点,进而为不断提高训练质量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力。
参考文献:
[1]许庆.山西省高校足球运动队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运动,2016(7):61–151.
[2]朱可,张育存.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业余足球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89–92.
[3]李岚君,赵会颖.浅议高校足球校队如何提升训练效果[J].留学生,2016(3X):95.
[4]李春君.高校足球队训练手段体系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03).